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

她写出了20世纪最好的历史作品。以《八月炮火》和《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从1956年到1988年,她共出版了10部作品:

《圣经与剑》(Bible and Sword, 1956)、《齐默尔曼电报》(The Zimmermann Telegram, 1958)、《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 1962)、《骄傲的城堡》(The Proud Tower, 1966)、《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71)、《来自中国的函件》(Notes from China, 1972)、《遥远的镜子》(A Distant Mirror, 1978)、《实践历史》(Practicing History, 1981)、《“荒唐”进行曲》(The March of Folly, 1984)、《第一次敬礼》(The First Salute, 1988)。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 巴巴拉·W·塔奇曼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560
译者:万里新
出版时间:2007-9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25321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二战 
  • 史迪威 
  • 传记 
  • 中国 
  • 塔奇曼 
  •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 军事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最后,中国走了自己的道路,就仿佛美国人从来没有去过那里似的。

“我的目标是要使历史作品令读者着迷并且像我那样对题材激动不已、神魂颠倒。这样的前提是首先令自己着迷并有一种要传达魔咒的难以抗拒的冲动。”

——巴巴拉•W.塔奇曼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是一部杰作,这是出于许多很不相同的理由,每一条理由都足以让它流传下去。

首先,它富于戏剧性。这是一本生动的传记,讲的是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一个美国最伟大的战区指挥官之一。他本可以成为像欧洲战区的布莱德雷或者巴顿那样的人物。可是,由于他的中国经历,他被派去处理那里的危机。

然而本书并非只是快节奏地叙述笼罩在悲剧阴影下的纷繁事件。隐藏在这个战争故事后面的是长期以来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这是个堂吉诃德式的努力,但是屡败屡试。

但这本书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是部一流的历史著作,作者是一位自信而又熟悉这种艺术的大家。巴巴拉•塔奇曼主张把历史看做是具有可读性的故事,在这一点上她畅所欲言、深刻,并有广泛说服力。对她来说,关键的是人们的感受和言行。她反复强调了事件、人物以及地方的独特性。巴巴拉•塔奇曼的历史是自立的,根本用不着任何理论支持。它就是让读者着迷了,它让他们得以如此接近过去的历史,这接近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费正清

巴巴拉•W.塔奇曼 作品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八月炮火》

《实践历史》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我最近在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恰好看到了和菜头的一篇文字,原文在这里:http://www.hecaitou.net/?p=4902,因为有了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的所得,因此记下一点感想,本来这些感想是写在google share里面的,忽然觉得可以记录下来,因此,作为《史迪威与...

评分

芭芭拉·塔奇曼平生最有名的作品即《八月炮火》,那是西方人说西方人故事,凭借于参战各方详实的文件记录,塔奇曼的成名之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无非就是“临门一脚”,再加上成书时古巴导弹危机人人自危的冷战大背景之下,自然是一炮打响。但联系到本书,无疑可谓塔奇曼一生之败笔...  

评分

乔·史迪威1942年3月被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选派到中国。这在当时被认为有利于保障美国在华利益、确保美国援华物资被用在对日抗战,也能降低彼此误解的高明选任。如果暴躁而对中国知之甚少的巴顿、麦克阿瑟出任史迪威担当的职务,显然会以更快速度导致战时的中美合作出现破...  

评分

在中国的抗日史上,鼎鼎有名的中国远征军及其优秀将领孙立人,以及陈纳德的飞虎队,都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缅怀和崇敬,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曾经有这么一个背影孤寂的老人,他曾经为打开通往中国的陆上通道和中国远征军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 通过本书,作者想让我们不要停留...  

评分

塔奇曼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一书,据我所知,此前有过两个译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1985年译本,书名是《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个是重庆出版社1994年译本,书名是《逆风沙——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前两个译本出版的时候,反蒋的史迪威还是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形...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好,好。一个外国军人在中国的良心,真实、客观。这点我不敢保证。1911——1945,时间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看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美国对亚太地区一贯态度的由来。日本这个被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分裂的国家是怎样的练成的。以及国民党政府和美国之间那些隐秘的联系。

评分

翻译流畅,编校错误在10处以内(包括漏字标点符号错误),美国战前军事史和对中国的政策比较有意思,美国政府在山东问题上没遵守对中国的承诺以至于老觉得亏欠中国(退庚子赔款建大学和医院公费留学等等),然后又陷入集体妄想症老觉得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为自由和民主而战,后来又发现中国政府越来越像第三帝国(堕落和腐败)了,这让美国佬骑虎难下正如胡适说的“知难行亦不易”,失落中又发现延安那疙瘩貌似都是能打仗的热血青年,立马整了个观察团过去围观,那边罗斯福还在幻想着四大国平衡世界,然后在开罗会议上发现蒋介石“见面不如闻名”,大失所望,丫就是一扶不起的阿斗。蒋又犯了独裁者的老毛病老觉得自己牛逼到处遥控战争,失败了又说手下人不听指挥所致也,真是呜呼哀哉为之奈何。等到苏联老流氓们玩起乘火打劫城下之盟那才是正在老大徒伤悲

评分

虽然很好看,想多看看,但我为能结束这段悲惨的历史而高兴

评分

好,好,好。一个外国军人在中国的良心,真实、客观。这点我不敢保证。1911——1945,时间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看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美国对亚太地区一贯态度的由来。日本这个被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分裂的国家是怎样的练成的。以及国民党政府和美国之间那些隐秘的联系。

评分

说实话,非历史学者在写历史人物传记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经常带入自己的好恶,尤其是显现对传主的偏爱。但是依然不失为一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