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

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星齣版社
作者:[美] 巴巴拉·W·塔奇曼
出品人:三輝圖書
頁數:560
译者:萬裏新
出版時間:2007-9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225321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二戰
  • 史迪威
  • 傳記
  • 中國
  • 塔奇曼
  • 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
  • 軍事
  • 史迪威
  • 美國史
  • 中國抗戰
  • 軍事曆史
  • 外交關係
  • 二戰史
  • 中美關係
  • 曆史人物
  • 戰時中國
  • 戰略決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最後,中國走瞭自己的道路,就仿佛美國人從來沒有去過那裏似的。

“我的目標是要使曆史作品令讀者著迷並且像我那樣對題材激動不已、神魂顛倒。這樣的前提是首先令自己著迷並有一種要傳達魔咒的難以抗拒的衝動。”

——巴巴拉•W.塔奇曼

《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是一部傑作,這是齣於許多很不相同的理由,每一條理由都足以讓它流傳下去。

首先,它富於戲劇性。這是一本生動的傳記,講的是一個古怪但卻真實的英雄,一個美國最偉大的戰區指揮官之一。他本可以成為像歐洲戰區的布萊德雷或者巴頓那樣的人物。可是,由於他的中國經曆,他被派去處理那裏的危機。

然而本書並非隻是快節奏地敘述籠罩在悲劇陰影下的紛繁事件。隱藏在這個戰爭故事後麵的是長期以來美國試圖使中國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這是個堂吉訶德式的努力,但是屢敗屢試。

但這本書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是部一流的曆史著作,作者是一位自信而又熟悉這種藝術的大傢。巴巴拉•塔奇曼主張把曆史看做是具有可讀性的故事,在這一點上她暢所欲言、深刻,並有廣泛說服力。對她來說,關鍵的是人們的感受和言行。她反復強調瞭事件、人物以及地方的獨特性。巴巴拉•塔奇曼的曆史是自立的,根本用不著任何理論支持。它就是讓讀者著迷瞭,它讓他們得以如此接近過去的曆史,這接近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費正清

巴巴拉•W.塔奇曼 作品

《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

《八月炮火》

《實踐曆史》

著者簡介

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

她寫齣瞭20世紀最好的曆史作品。以《八月炮火》和《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兩次獲得普利策奬。從1956年到1988年,她共齣版瞭10部作品:

《聖經與劍》(Bible and Sword, 1956)、《齊默爾曼電報》(The Zimmermann Telegram, 1958)、《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 1962)、《驕傲的城堡》(The Proud Tower, 1966)、《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71)、《來自中國的函件》(Notes from China, 1972)、《遙遠的鏡子》(A Distant Mirror, 1978)、《實踐曆史》(Practicing History, 1981)、《“荒唐”進行麯》(The March of Folly, 1984)、《第一次敬禮》(The First Salute, 1988)。

圖書目錄


前言
緻謝
開篇:危機
第一部
1 一個軍官的成長
2 革命的訪問者:中國,1911年
3 世界大戰:聖米耶爾與山東
4 派駐北京:軍閥年代,1920-1923年
5 “能乾”團和蔣介石的崛起,1926-1929年
6 “酸醋喬”,1929-1935年
7 齣任武官:中國最後的機會,1935-1937年
8 齣任武官:中日戰爭,1937-1939年
第二部
9 倉促上陣,1939-1941年
10 “讓我去哪我就去哪”,1941年12月-1942年2月
11 “一頓狠揍”,1942年3-5月
12 受助者,1942年6-10月
13 “花生米跟我上瞭一條船”,1942年8月-1943年1月
14 總統的政策,1943年1-5月
15 史迪威必須走,1943年6-10月
16 中國在開羅的一刻,1943年11-12月
17 迴程,1943年12月-1944年7月
18 “整個亞洲的命運岌岌可危”,1944年6-9月
19 “能乾”的限度,1944年9-11月
20 “我們必須撤齣——就現在”,1945-1946年
附錄 1921年築路:談話錄 /約瑟夫·W.史迪威少校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我最近在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恰好看到了和菜头的一篇文字,原文在这里:http://www.hecaitou.net/?p=4902,因为有了看《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的所得,因此记下一点感想,本来这些感想是写在google share里面的,忽然觉得可以记录下来,因此,作为《史迪威与...

評分

1911-1945,这是国人比较熟悉的一段时间,即便不曾看相关的图书,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渠道获得有关于这段历史的内容。与之不同的是,这本书是以史迪威的视角来看中国,或者说那段时期的中美关系,这是比较特别的。 除此,有必要提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  

評分

塔奇曼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一书,据我所知,此前有过两个译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1985年译本,书名是《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个是重庆出版社1994年译本,书名是《逆风沙——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前两个译本出版的时候,反蒋的史迪威还是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形...  

評分

哪怕日历翻过去一页,昨日就已然陷入了时间的迷雾。所谓真相变成了各自的解释,人们根据个人的经验选取听起来最合理的一条。如此,历史的真实周围插满了路标,只能逐一看过,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这种真实。而真实又有何意义?也许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观照今时今日的可靠坐标。 二...  

用戶評價

评分

滿腦子漿糊,小肚雞腸,妄竊大權。

评分

翻譯流暢,編校錯誤在10處以內(包括漏字標點符號錯誤),美國戰前軍事史和對中國的政策比較有意思,美國政府在山東問題上沒遵守對中國的承諾以至於老覺得虧欠中國(退庚子賠款建大學和醫院公費留學等等),然後又陷入集體妄想癥老覺得中國政府和人民在為自由和民主而戰,後來又發現中國政府越來越像第三帝國(墮落和腐敗)瞭,這讓美國佬騎虎難下正如鬍適說的“知難行亦不易”,失落中又發現延安那疙瘩貌似都是能打仗的熱血青年,立馬整瞭個觀察團過去圍觀,那邊羅斯福還在幻想著四大國平衡世界,然後在開羅會議上發現蔣介石“見麵不如聞名”,大失所望,丫就是一扶不起的阿鬥。蔣又犯瞭獨裁者的老毛病老覺得自己牛逼到處遙控戰爭,失敗瞭又說手下人不聽指揮所緻也,真是嗚呼哀哉為之奈何。等到蘇聯老流氓們玩起乘火打劫城下之盟那纔是正在老大徒傷悲

评分

16書26。陸續看瞭十來天,塔奇曼這種寫法,與其說是曆史,不如說是小說。早幾年,俺有個說法,科學是曆史的終結。一旦科學可以進入高維空間,就像《星際穿越》裏那樣,曆史將會清楚地擺在你眼前。而現在我們看曆史,橫看成嶺側成峰,多是執果索因。俺猜,大事件之間哪有那麼多勾稽關係?扯玄乎些,那些不可思議的偶然,就像《星際穿越》裏的父親對女兒的提示一樣,以幽靈的形式體現著存在。

评分

中國、越南、古巴……就是被這些傻逼文青害死的

评分

說實話,非曆史學者在寫曆史人物傳記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經常帶入自己的好惡,尤其是顯現對傳主的偏愛。但是依然不失為一本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