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屏风上

在中国屏风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出品人:
页数:177
译者:唐建清
出版时间:2013-6
价格:2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61210
丛书系列:毛姆文集(精装)
图书标签:
  • 毛姆
  • 英国文学
  • 随笔
  • 英国
  • 看中国
  • 外国文学
  • 萨默塞特·毛姆
  • 游记
  • 中国传统文化
  • 屏风
  • 艺术设计
  • 家居美学
  • 传统工艺
  • 东方美学
  • 文化符号
  • 室内装饰
  • 历史文物
  • 视觉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

这组“叙事”的读者当然是本国人,毛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毛姆在这架屏风上描绘了遥远、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景致,她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令人敬畏的长城、急流险滩的长江、天光云影的水田、纪念先祖的牌坊、筑有雉堞的城墙、各式各样的庙宇、竹林深处的农家、山上的婴儿塔、路边的小客栈……当然,相对于“风土”他更感兴趣的永远是“人情”,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

作者简介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作家,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整个英语世界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毛姆是一位成功的多产作家,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领域里都有建树。不过毛姆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很谦虚:“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 毛姆最知名、最畅销的小说《人性的枷锁》(1915)在其去世前的销量就已超过了一千万册。除长篇外,毛姆还是一个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有一百多部。1946年,毛姆设立了萨姆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的年轻作家,鼓励 并资助他们到各处旅游。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毛姆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室授予他“荣誉侍从”称号。1965年12月16日毛姆在法国尼斯去逝。

目录信息

目录
序言
一 幕启
二 女主人的客厅
三 蒙古人首领
四 漂泊者
五 内阁部长
六 宴会
七 天坛
八 上帝的仆人
九 客店
十 小阁楼
十一 恐惧
十二 画
十三 国王陛下的代表
十四 鸦片烟馆
十五 最后的机会
十六 修女
十七 亨德森
十八 黎明
十九 荣誉攸关
二十 驮兽
二十一 麦克里斯特医生
二十二 路
二十三 上帝的真理
二十四 罗曼司
二十五 崇高的风格
二十六 雨
二十七 沙利文
二十八 餐厅
二十九 长城
三十 领事
三十一 小伙子
三十二 范宁夫妇
三十三 江中号子
三十四 海市蜃楼
三十五 陌生人
三十六 民主精神
三十七 基督复临派教徒
三十八 哲学家
三十九 女传教士
四十 一局台球
四十一 船长
四十二 小城风景
四十三 黄昏
四十四 正常的人
四十五 老人
四十六 原野
四十七 失败者
四十八 戏剧学者
四十九 大班
五十 报应
五十一 残片
五十二 出类拔萃
五十三 老船长
五十四 疑问
五十五 汉学家
五十六 副领事
五十七 山城
五十八 祭神
译后记
修订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写的不错,翻的也不错,不过让我蛮失望的。 毛姆在这本书里描写的大多数人都是在中国的外国人,不是我所期望看到的 异邦看中国的书, 不过不可否认的还是有几篇蛮精彩的短篇,象描写纤夫的江中号子,很有感染力  

评分

严格意义上来说,尽管这本书是毛姆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来到中国所作,但它并不是本游记。且总体而讲,他也并不是写给中国人读的(毕竟我怀疑以当时情况来看,他也并不认为中国有多少人可以真正读书),因此他是写着中国的故事说给英国读者去听的。 尽管我知道毛姆是一个人性...  

评分

在这本书里,终于可以看到毛姆是如何描绘我熟悉的景致,如何评价我传承的文化,以及如何看待中国二十世纪的劳苦人民生活状态的了。依然犀利如锋。 印象深刻他的《天坛》《长城》,还有对蜀中的描写,以及孤儿塔、街道、大江、罗曼司,毛姆的景色描写从来不只是描写景色,经常...  

评分

很好看的随笔,写得很精道,不滥俗,不愧是大家。此书若干年前购自旧书店,1987年第一版,书价3元,湖南人民版。今日亦有再版,薄薄的小册子增肥至大开本,书价也翻了不止几倍。  

评分

1920年,英国作家毛姆去远东的中国做了一次旅行。那个时候旧中国的社会环境并不是很好,并不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去处。而毛姆决心进行这次旅行,则很明显有意要用艰苦横逆的经历来磨炼自己的毅力。 于是,在黄河岸边,他搭上了当地的一条民船,开始了一段艰苦的航行。白天,船工...  

用户评价

评分

毛姆大叔的中国式屏风:群山绵延、烟雾缭绕的东方风光,贫穷、肮脏的中国苦力,这所谓的中国风情,因雾里看花,而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的、衰败的光华,以及译后记中提到的异国形象构建中的“乌托邦”气味。篇幅更多的也更精彩的是漂洋过海的在华洋人众生相,毛姆大叔对自己的同胞同样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极尽讽刺之能事,如他写:“英国不乏这样一些古怪的人,如果他们的举止能像他们的勇气一样可嘉,那么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倒也不是在自吹自擂了”。新版的装帧很精致。

评分

一个可怕的观察者,太细腻了。自然还是有点偏见的。。不过也当了解一些百年前的中国景象。

评分

毛姆写什么东西都很有意思。略略不满的是有时候笔触太讽刺,而自己毕竟是中国人。

评分

在不久以前至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各地似乎保持着一种较为固定的模样——它们咋看之下与自然难得的天人合一,表层后却藏着叫人致郁的落后与贫困。因为穷,我们大多数祖先衣着由不同花色补丁过的衣服,肩负着沉重的生活走在崎岖的人生里气喘吁吁,而他们为数不少的后辈小小年纪便重复起他们…童年、尊严、乐趣…那些正常的却又奢侈的事情,因为穷而被忽略被忘记。直至今天亦不曾从根本上改变过。如果你有钱中国可以是你的天堂,因为你可以用钱买到一个人的尊严,可以让他像一件器物一样为己所用。我希望我们可以尽快的物质富裕起来,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盈余的力量去追求,那些最起码的及其他珍贵而美好的灵魂层面的东西。

评分

这部游记涵盖了两个毛姆笔下我最喜欢的题材,一是对自然朦胧之美的瞬间捕捉,尤其是《罗曼司》一篇,简直接近禅境;二是对居住中国的西方人的描写,在他的叙述中,无论这些异乡人如何骄傲、虚荣而做作,当他们被一种无望的乡愁所笼罩时,却多少变得可怜而可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