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
这组“叙事”的读者当然是本国人,毛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毛姆在这架屏风上描绘了遥远、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景致,她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令人敬畏的长城、急流险滩的长江、天光云影的水田、纪念先祖的牌坊、筑有雉堞的城墙、各式各样的庙宇、竹林深处的农家、山上的婴儿塔、路边的小客栈……当然,相对于“风土”他更感兴趣的永远是“人情”,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作家,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整个英语世界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毛姆是一位成功的多产作家,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领域里都有建树。不过毛姆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很谦虚:“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 毛姆最知名、最畅销的小说《人性的枷锁》(1915)在其去世前的销量就已超过了一千万册。除长篇外,毛姆还是一个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有一百多部。1946年,毛姆设立了萨姆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的年轻作家,鼓励 并资助他们到各处旅游。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毛姆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室授予他“荣誉侍从”称号。1965年12月16日毛姆在法国尼斯去逝。
虽然我非常喜欢毛姆,但是我还是想说,这本书,从某些方面还原了那个时代的中国的真实场景,但实际上他不了解中国。不通中文,只是到此一游的毛姆就像现在的旅游,走马观花又难免雾里看花,如同书中第三十八章中,那个中国的哲学家所说:“你们每天苦力和买办打交道,就以为每...
评分很好看的随笔,写得很精道,不滥俗,不愧是大家。此书若干年前购自旧书店,1987年第一版,书价3元,湖南人民版。今日亦有再版,薄薄的小册子增肥至大开本,书价也翻了不止几倍。
评分唐建清译本2013年版装潢雅致可喜。翻译得大体不错。值得推荐。 与原文对照来读,发现有些地方译的还不尽如人意。比如《哲学家》一篇结尾处的诗,第一首末句“悲哀啊悲哀,莫非爱情使你不再可爱。”原文为: Sad, sad that love should make you Unlovable. 此处并无“...
评分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算不得是深刻的中国观察,毕竟他于1919年至1920年顺长江溯游而上的游历只有几个月的光景,对于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家,恐怕没有任何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如何深邃的认知。毛姆很知趣及熨帖地将自己的这系列游历文章名之为“在中国屏风上”,即意味...
评分虽然我非常喜欢毛姆,但是我还是想说,这本书,从某些方面还原了那个时代的中国的真实场景,但实际上他不了解中国。不通中文,只是到此一游的毛姆就像现在的旅游,走马观花又难免雾里看花,如同书中第三十八章中,那个中国的哲学家所说:“你们每天苦力和买办打交道,就以为每...
速写似的文字,却耐人寻味。惊喜的看到这句话的出处:正常才是罕见的。
评分看似在写中国,主要还是写英国。毛姆大概有种一眼看透人心的天赋,尤其对于他自己的英国同胞或者他们英国人致力于嘲笑的法国人。虽然寥寥数笔,但是简直精确到可怕。另一方面,他又常常被一些途中所见的碎片勾起对于英国风景的甜蜜回忆。莫名有种刻薄和深情的反差萌。
评分速写似的文字,却耐人寻味。惊喜的看到这句话的出处:正常才是罕见的。
评分这本书被归类为游记,但跟传统的游记是完全不同的。毛姆并没有大篇幅去描写湖光山色风土人情,而是以旅途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为蓝本,勾勒出民国年代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和本土人的精神面貌。很多时候更像是浏览一张张老照片,毛姆所做的只是用文字描述给你,把历史定格在那静止的年代里。
评分原本期待不高,只以为是普通的东方学游记作品,但等翻开书细细品读时才察觉到真是很有毛姆讽刺尖锐的文笔。特别喜欢他的人物肖像,无论是中国人还是他的英国同胞,毛姆对整个殖民时期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境地与心理看得非常清楚。那位历史学家想必是辜鸿铭吧,那句“在中国,驮负重担的不是牲畜,而是活生生的人啊!”真是太悲悯了。 Chri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