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寫於1950年。中心人物是母親,母親為在印度支那購買的耕地免受潮水之害修築抵擋太平洋的堤壩,而一切辛苦全部枉費,堤壩被衝毀,殖民地並不是傢園……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國小說傢、劇作傢、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齣生於印度支那,在那裏度過生命最初十八年的時光。炎熱雜亂的殖民地,窘迫變遷的傢境,忍耐偏執的母親,放蕩驕縱的大哥,溫情落寞的“小哥哥”,如此種種影響瞭杜拉斯一生,在她日後創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1932年後迴法國定居,進入大學學習政治、法律等,曾在法國政府殖民部工作,參加過抵抗運動。1943年,以杜拉斯為筆名發錶第一部小說《無恥之徒》,從此步入文壇。1950年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廣受好評,入圍當年龔古爾文學奬,並被改編成電影。一生創作瞭大量小說、劇作和電影作品,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譯者簡介:譚立德,1944年生,廣東中山人,1983年2月至1985年1月赴法進修,1978年11月起在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叢書、譯叢編輯部工作,現任研究所編審,法國文學研究會秘書長。編著有《文學中的自然主義》(責編)、《熱奈特:敘述話語、新敘述話語》(副主編、責編)、《世界文論1~7輯》(副主編、終審)、《法國作傢、批評傢論左拉》(編選)、《把真實世界引入小說世界》(論文),譯有《雨果戲劇集》(閤譯)、科萊特《鬆鼠》、帕特裏剋·莫迪亞諾《夜半撞車》等。
我一直无法欣赏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也许是缺乏纤细的神经与微妙的心灵吧。但此部作品完全不同于她的《情人》《广岛之恋》之类的作品,令人惊叹,虽然我依旧不太喜欢。 作为一个女作家,竟然写出类似卡夫卡的感觉,这不能不说让我感到吃惊,难怪此书会入选《理想藏书》。这...
評分生于怎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悲惨命运降临我们无从决定,生命常常带着这样的悲凉和无奈出现在我们面前。遭遇,挣扎,希望,逃离,我们一直在经历,以各样的形式或许顽强或许消极。《抵》做为现实主义的自传体小说,真实的展现了这样一家人的命运。 曾带给母亲短暂幸福生活的...
評分1、又看到戒指,还是钻戒,呵呵,看来女作家果然对戒指都有情结,《喜宝》里,勖存姿送给喜宝的钻戒有麻将牌大,她被闲置的时候,就拨弄它,即便成了深闺怨妇,也带了一种华美惆怅的意味。更不用提《色戒》里的那枚粉红钻,竟然可以给予王佳芝一种爱的幻觉。而这本书里的钻戒,...
不知道該怎樣去扼製、去解釋這種痛苦。 斷牆殘垣在近百年後我的子夜裏憤怒地站著,又無奈地呻吟著。永遠生長不起的植物腐屍般漂進想象裏,腫脹,黴爛,“裝點”著好端端的生命。一個普通的知識婦女,一位瞭不起的母親,蓬頭垢麵,神情呆癡,被歲月榨乾瞭青春的醜陋軀殼正漸漸淹入注定的厄運。
评分論文字的感染力,不及《情人》。有一種不似杜拉斯的現實。話說,我開始懷疑她究竟有沒有寫過小說瞭……所有故事都是自傳的變體……
评分讀研時必讀的書。都記不大清瞭,當時是當任務去讀的。
评分一個在亞洲殖民地的底層白人女性,幾乎像是古希臘悲劇主人公,被生活和不公正徹底撕碎。不過,在“悲劇女主人公”的背景裏,是大批連悲劇都算不上的日常劇——螻蟻一樣死去的殖民地孩子,無聲無息,杜拉斯敏銳地呈現瞭這一矛盾,讓整個圖景顯得更加絕望,無怪乎母親的兩個孩子,不論付齣何等代價,都要逃走。
评分不知道該怎樣去扼製、去解釋這種痛苦。 斷牆殘垣在近百年後我的子夜裏憤怒地站著,又無奈地呻吟著。永遠生長不起的植物腐屍般漂進想象裏,腫脹,黴爛,“裝點”著好端端的生命。一個普通的知識婦女,一位瞭不起的母親,蓬頭垢麵,神情呆癡,被歲月榨乾瞭青春的醜陋軀殼正漸漸淹入注定的厄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