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夫勒在20多年前预见的未来是:跨国企业将盛行;电脑发明使SOHO(在家工作)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DIY(自己动手做)运动的兴起……时过境迁,如今我们才发现托夫勒的预言竟大多民已成为了现实。
20年前的《第三次浪潮》在打开国门之初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冲击,其影响至今仍然连锦不绝。托夫勒在这本书中针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现在正亲历着如托夫勒所言的第三次浪潮社会,变化的浪潮冲击又重叠,造成冲突和压力,也带来新生和转机。大变革的强烈冲击让我们感到动荡和不安,而托夫勒的著作则给我们指引出了清晰的路向。
托夫勒也许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直接财富,但他许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多年以后,当年阅读托夫勒的年轻人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流磔柱,托夫勒的思想或多或少仍在指引着他们“创造未来”。
在新世纪之初,让我们重温托夫勒的这部经典作品,感受的托夫勒惊人的激情预言!
阿尔温·托夫勒,1928—,美国人,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作者
如今,当电子网络以其核裂变一样的威力冲击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改变人们的生存观念和生活方式时,我们不能不叹服于托夫勒理论的前瞻性。20多年前,他在论著《第三次浪潮》中把人类历史归纳为3次浪潮: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计算机文明。他认为,由于新技术浪潮的出现,发展中国家可以重新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曾记否,20年前《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引起的巨大反响?托夫勒的论述多么振奋人心,多么诱人!新技术浪潮为民族的崛起带来了新的契机,更为无数年轻人提供了更有激情、更具想象的空间。“就像革命的先辈一样,我们的使命注定是创造未来。”——托夫勒书中的煽情一时间令多少中国学子豪情满怀。事实也如此,正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成了中国网络世界的佼佼者。20年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电子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已经印证了托夫勒的预见。有人这么说过:“托夫勒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直接的财富,但他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方法。”此言甚是。
读物理时,老师讲物理的“美”在于简,你看昨天,今天和明天,原来不过如此。 读管理时,教授说管理的“要”在于变,你能知昨日之非,今日之是,明日之止,也就得其“要”了。 读心理时,导师说心理的“义”在于善,你能描述当下,预测未来,一切价值在于成人之美。 未来是可知...
评分吃完晚饭其实又有点Verdauungssoerung,明天吃完早饭顺便去趟校医那边买点药。听了段DW,德国人在谈论Adolf Hitler,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忽然想起要讨论希特勒来。下午看了点DALSA的问题,晚饭之后心里老想着要看看闲书或者写点书评。不知道现在还有谁在听敢问路在何方...
评分2002年,我还在读大三,大概是那一年,电子商务课上的老吕用短短几节课的时间向我们展现了已经实现的、尚未实现的种种信息时代将带给人们的奇妙幻景,并用“啤酒+泡沫”的比喻来论证这种幻境的真实性。其中最真实的疯狂莫过于他描述与《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的一面之缘,...
评分读物理时,老师讲物理的“美”在于简,你看昨天,今天和明天,原来不过如此。 读管理时,教授说管理的“要”在于变,你能知昨日之非,今日之是,明日之止,也就得其“要”了。 读心理时,导师说心理的“义”在于善,你能描述当下,预测未来,一切价值在于成人之美。 未来是可知...
没有想象中的好,可能放当年很有冲击力吧
评分看了两遍,很认同。
评分84年托夫勒热与老赵的倡导有关。当时老胡提倡解放思想,重在破除旧的意识形态束缚,老赵提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欲以未来为导向绕开意识形态屏障。结果前者从反方向引发了反自由化运动,后者则遇到了人为设置的防火墙。可见政治体制不改,不要说极左路线回潮,就连比较策略的技术路线也不可行。
评分84年托夫勒热与老赵的倡导有关。当时老胡提倡解放思想,重在破除旧的意识形态束缚,老赵提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欲以未来为导向绕开意识形态屏障。结果前者从反方向引发了反自由化运动,后者则遇到了人为设置的防火墙。可见政治体制不改,不要说极左路线回潮,就连比较策略的技术路线也不可行。
评分1.2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