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1895-1990年),字賓四,著名曆史學傢,江蘇無锡人。1912年始為鄉村小學教師,後曆中學而大學,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等數校任教。1949年隻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颱灣。
中國歷史,自秦漢以下,即搏成一廣土眾民的大一統國傢,常有一大一統政府臨製其上。 二韆年來,日有擴張,為並世諸民族所無。此於治人治法,皆有關係。
其在兩者間之畸輕畸重,亦遞有爭論。黃梨洲《明夷待訪錄》主張有治人,無治法。即針對當時有 重法輕人之趨勢而發。
本書提要鉤玄,專就漢、唐、宋、明、清五代治法方麵,有關政府組織、百管職權、考試監察、 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種種大經大法,敘述其因革演變,指陳其利害得失,要言不煩,將歷史上許多 專門知識,簡化為現代化國民之普通常識,對訢代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政治、傳統文化多誤解處,一一 加以具體而明白的交代,實為中國現代知識分子-人人必讀書,不但為治史學者所當首先一讀也。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民元即在鄉村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各校教職。大陸淪陷後,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來臺定居。
賓四先生為學,兼涉四部,著述數十種。有關經部者,有《論語新解》、《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有關史部者,有《秦漢史》、《國史新論》;有關子部者,有《莊子纂箋》、《莊老通辨》、《先秦諸子繫年》、《硃子學提綱》;有關集部者,則有《中國文學論叢》。尚有其他著作不勝縷舉。
在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其重点阐述的一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伴随了整个封建社会政治史。那么根据钱穆先生在本作中的阐明,我们显然可见,钱穆先生认为中央权力对地方的深...
評分写过上一篇“长知识”,有朋友调侃我“省事儿”了,因为我说“与其看我鹦鹉学舌,不如直接读书“。不敢偷懒,有感想都写下来: 160页没打算快快读完,总得写下读后感之后,再行往下读,才没觉着欠着自己的债—-- 不敢偷懒。 先概要说书。 到前几天读完了唐代部分。大体而言...
評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说“我将纯从历史事实上,来比较它的好坏;根据当时人的意见,来说明它的得失。”(p5;p175)这是一种历史研究或者说历史分析的方法,不带个人情感以及私人意见。个人认为,即使去掉历史二字,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研究方法(取向)。不带时代以及...
評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说“我将纯从历史事实上,来比较它的好坏;根据当时人的意见,来说明它的得失。”(p5;p175)这是一种历史研究或者说历史分析的方法,不带个人情感以及私人意见。个人认为,即使去掉历史二字,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研究方法(取向)。不带时代以及...
評分2007年,也就是10年前,作为给一个姑娘的豆油,写了下面这个书评,一晃十年。 现在看大学写的东西,就像看小时候花脸口红大檐帽的照片,不忍直视。但当时确实这么想,这么装,这么中二,这么nc,还这么不要脸的在豆瓣写了这篇乌七八糟的内容,真是不知说什么好,也没什么办法,...
竪排繁體,民國齣版,我喜歡的大史觀
评分對於不知不覺遠離政治的一代人來說,錢穆這本舊書還能喚起某些思考……站在今天的背景讀他的觀點,彆有一種新鮮和疑惑。
评分中國唐代之後難以重現光輝,一,元代外族入侵,民族問題導緻政治製度稀爛。二,明太祖齣身太低,眼界不夠,導緻目光短淺。三,清代又是外族入侵,政治製度又是稀爛。
评分限於篇幅體裁,沒能進行很好的論證,有幾處比較跳脫,是小遺憾,當去看《國史大綱》之類完足。。先生告訴我,曆史學者一定關懷當世,以及未來
评分中國唐代之後難以重現光輝,一,元代外族入侵,民族問題導緻政治製度稀爛。二,明太祖齣身太低,眼界不夠,導緻目光短淺。三,清代又是外族入侵,政治製度又是稀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