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把中国嵌入到19世纪殖民主义的历史之中,指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仅仅是枪炮、商品和各种侵略行为,它还是一个文化过程,一个需要被征服人民自愿去接受的“霸权工程”。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霸权,19世纪在华帝国主义通过武器的强制和语言的强制这样软硬两个方面,对清政府和人民进行“规训”,“教育”他们在一个由欧美帝国支配着的世界里,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作者何伟亚超越“中国中心取向”,从西方列强构建新帝国的全球性历史进程的视野,探寻在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独特性及其与其他殖民环境的联系。对我国学者和读者来说,《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在资料、理论、方法和视野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启示。
何伟亚,美国学者,原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坡)历史系副教授,后迁芝加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曾以《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一书获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English Lessons: The Pedagogy of Imperialism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By James L. Hevia.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3; and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392 pp. $84.95 (cloth); $23.95 (paper). There...
评分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English Lessons: The Pedagogy of Imperialism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By James L. Hevia.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3; and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392 pp. $84.95 (cloth); $23.95 (paper). There...
评分圆明园故事:从帝国教程到历史记忆 赖骏楠 1860年10月7日,入侵北京的法国军队到达了一处有围墙的园林,他们认定这就是皇帝的夏宫圆明园,在击退了园内的一些留守人员后,法国人开始劫掠这所皇宫。很快的,英军官兵也参加到劫掠之中。与此同时,...
评分 评分“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但船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并且永远不能...
终于啃完。 可是我想,西方难以超越傅满洲式的病态恐惧,中国也不会超越对国耻的过分执著。 现在看来还是西方难以超越恐惧
评分第三部分写得最好,至少在资料上的视野是开阔的,并且与范发迪的书放在一起读更有意思。翻译还是略生硬,某些错误实属不应该。【P80,Pierce是Nick Pearce;P116,Skidmore是Eliza Ruhamah Scidmore;P81,Thiriez即狄瑞景女士;P224,Mumm即穆默;P232,Little即立德夫人;P271,《北平纪事》为《北平时事日报》。】
评分作者将英国的对华行为看做是一种由武器与语言双重暴力缔造出来的教程,凭借鸦片、现代军事、翻译与主权,西方瓦解了清朝作为“天朝上国”的权威,而通过劫掠、拍卖圆明园物品、重订条约与觐见礼节,又重新塑造了中国“必须要同西方‘保持平等’”、遵循国际秩序的新认知。在“去疆界化”与“再疆界化”反复交织的过程中,由知识不断积累的“帝国档案”既重构了英国人的“中国想象”,也改变了中国人的“西方认知”,而配合这种认知的铭写手段则赋予了西方掳掠中国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比如文明战胜了野蛮,是白人战胜了肮脏的有色人种这种殖民主义理由)。为了让中国彻底了解“课业”意义而进行的“象征战”,最终却变成中国人“铭记国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契机。“课业”与“国耻”形成的对立观,从未达成和解,仍在影响着中国与英美对对方的判断。
评分买重了,我想抽死自己!!!!!!!!!
评分终于啃完。 可是我想,西方难以超越傅满洲式的病态恐惧,中国也不会超越对国耻的过分执著。 现在看来还是西方难以超越恐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