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把中国嵌入到19世纪殖民主义的历史之中,指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仅仅是枪炮、商品和各种侵略行为,它还是一个文化过程,一个需要被征服人民自愿去接受的“霸权工程”。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霸权,19世纪在华帝国主义通过武器的强制和语言的强制这样软硬两个方面,对清政府和人民进行“规训”,“教育”他们在一个由欧美帝国支配着的世界里,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作者何伟亚超越“中国中心取向”,从西方列强构建新帝国的全球性历史进程的视野,探寻在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独特性及其与其他殖民环境的联系。对我国学者和读者来说,《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在资料、理论、方法和视野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启示。
何伟亚,美国学者,原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坡)历史系副教授,后迁芝加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曾以《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一书获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
2009年12月29日,在乌鲁木齐某个行刑地点,随着一支针头的推进,英国籍毒犯什肯•阿克毛被处决。据说这是50年来第一个在中国大陆被处决的英国人。阿克毛之难逃一死,本在所有明眼人的意料之中。阿克毛的命运,在170年前已经注定。 多年以后,这个事件的象征意味将再次被人提...
评分 评分鲜血、头颅、尸体;看不清表情的联军士兵与清朝官员百姓;惨酷的处决现场与斑驳砖墙上残破的英文课广告——从这样一张极富有张力和象征性的照片出发,何伟亚(Hevia)开始了他的叙述。 与《怀柔远人》一样,何伟亚的第二部著作有一个漂亮的中译名——《英国的课业》(在读...
评分“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但船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并且永远不能...
评分圆明园故事:从帝国教程到历史记忆 赖骏楠 1860年10月7日,入侵北京的法国军队到达了一处有围墙的园林,他们认定这就是皇帝的夏宫圆明园,在击退了园内的一些留守人员后,法国人开始劫掠这所皇宫。很快的,英军官兵也参加到劫掠之中。与此同时,...
前面几章几乎get不到任何点,所谓去疆界与再疆界同一般的车轱辘话无异。但是最后两章却非常有意思,一个是西方纪念教案和“远征”中的死难者,尤其是传教士,一个是当代回响。董玥《民国北京城》里提到“冯玉祥1922年修建纪念碑纪念1911年革命中去世的同志,洋人在1900年的事件中就有这种模式的先例了。
评分何伟亚真是我的菜。
评分前面几章几乎get不到任何点,所谓去疆界与再疆界同一般的车轱辘话无异。但是最后两章却非常有意思,一个是西方纪念教案和“远征”中的死难者,尤其是传教士,一个是当代回响。董玥《民国北京城》里提到“冯玉祥1922年修建纪念碑纪念1911年革命中去世的同志,洋人在1900年的事件中就有这种模式的先例了。
评分侵略、歧视、自我辩解、种族主义的史实,无论学术观点如何转向,都是毋庸置疑存在的。
评分第三部分写得最好,至少在资料上的视野是开阔的,并且与范发迪的书放在一起读更有意思。翻译还是略生硬,某些错误实属不应该。【P80,Pierce是Nick Pearce;P116,Skidmore是Eliza Ruhamah Scidmore;P81,Thiriez即狄瑞景女士;P224,Mumm即穆默;P232,Little即立德夫人;P271,《北平纪事》为《北平时事日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