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公共性

教育与公共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樊改霞
出品人:
页数:240
译者:
出版时间:2012-12
价格:4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3345932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教育
  • 郭师赠
  • 教育社会学
  • 教育基本理论
  • 大学
  • 教育
  • 公共性
  • 社会
  • 公平
  • 民主
  • 公民
  • 文化
  • 权利
  • 制度
  • 参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樊改霞编著的《教育与公共性--公共教育的现代性转型》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公共教育?教育的公共性的根据何在?

《教育与公共性--公共教育的现代性转型》以政治哲学为视角,借助共和主义理论,为分析现代公共教育理论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解决了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理论所导致的公共教育公共性的理论困境与实践问题,并借助新的理论框架,提出了重建公共教育公共性的理论构想。作者的这种新分析思路和理论框架,能够为我们重新认识“什么样的教育是公共教育”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的帮助。

作者简介

1976年生,甘肃临洮人,教育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先后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3部。2009年主持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SBG[2009]GXG095)一项,2010年主持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一项,2010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0YJC880027)一项,2011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1XMZ065]一项。

目录信息

引言
一、一个实践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是公共教育?
二、公共教育研究的历史
(一)国际经验
(二)国内经验
三、公共教育研究的政治哲学视角
(一)何谓政治哲学视角
(二)重建公共教育公共性的思路
第一章公共教育的古典渊源与现代公共教育的产生
第一节公共教育概念的词源学分析
第二节公共教育的古典起源
一、城邦作为“公共生活领域”
二、城邦教育是内蕴公共性的教育
第三节现代公共教育的产生
一、现代公共教育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现代公共教育的发展路径
第二章公共性:公共教育的根本特质
第一节公共性的现代困境
第二节公共性问题的一种救治
第三节公共教育公共性的状况
一、公共教育公共性的来源
二、公共教育公共性的表现方式
三、公共教育公共性的价值根基
第三章公共教育的现代性转型:公共性的失落
第一节公共教育的制度转型
一、公共教育官僚化
二、公共教育市场化
三、公共教育的制度畸形:权力与资本共谋
第二节公共教育的功能转型
一、公共教育的目的:从公民到国民再到消费者
二、公共教育的作用:从公共利益到国家利益再到自我利益
三、公共教育的性质:从公共善到公共物品再到消费品
第三节公共教育的价值秩序转型
一、从关注公共生活到关注私人生活的价值
二、从价值引导到价值中立
三、劳动、赢利的外在价值僭越了目的价值
第四章中国教育的公共性状况
第一节历史回溯:古代中国教育去公共性的反思
一、“天下为公”中的“公共”观念
二、去公共性的古代中国教育
第三节近代中国对教育公共性的诉求
一、近代中国的“公共”观念
二、教育公共性的浮现
第三节现代教育公共性的失落
一、“大公无私”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
二、公私观念转型下的社会变化
三、去公共性的公共教育
第五章重建公共教育的公共性
第一节公民社会:公共教育公共性重建的沃壤
第二节公共领域:公共教育公共性重建的基石
一、依寻“分际原则”,塑造健康的公、私领域
二、宪政:公私分际的尺度
三、参与:走向权力的“重叠共识”
第三节培养公民:公共教育公共性重建的根本方式
一、公共教育培养权利公民
二、公共教育培养美德公民
第四节改造公共学校的精神气质:公共教育公共性重建的价值平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已扔。公共教育的目的。

评分

已扔。公共教育的目的。

评分

已扔。公共教育的目的。

评分

已扔。公共教育的目的。

评分

已扔。公共教育的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