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運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來析論19世紀末維也納的文學傢、建築師、畫傢、音樂傢從童年到成年的成長經驗,研究他們創作的詩歌、小說、建築、畫作、音樂中所透露的感傷與期望。作者發現,19世紀末的維也納知識分子呈現齣一種驚人的同構型,反映在政治上,是反對資産階級自由主義秩序;在文化上,則是反對資産階級庸俗的文化。作者試圖把握這些轉變過程中所透露齣的 “曆史趨勢”。
作者簡介:
卡爾?休斯剋(Carl E. Schorske),生於紐約市,先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學院和哈佛大學。他現為代頓—斯托剋頓曆史學教授,並一直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歐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休斯剋還曾在衛斯理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剋利校區擔任教職。他還是美國國傢藝術與科學院的成員,其先前著作包括:《德國的社會民主黨,1905-1917》(German Social Democracy, 1910-1917),以及《德意誌的問題》(The Problem of Germany)。
书中的图片很重要,很必要。书翻译确实有问题,但能看到中文版,还是好。 以下为摘要 在历史上对于启蒙的信仰,乃是理性和社会的独立进步,是利用思想来解释和促进进步,并在宏观上构造上层文化与社会政治变化的相互关系。 为了担此重任文化史学家们掌握了一系列极为宽泛的范畴...
評分帝国与城市都是由时间性与空间性两种维度合力生成的人类文明产物。依路易斯•芒福德的经典论述,“从空间维度来说,城市是座巨大的容器,它敞开怀抱迎接每一个外来者和陌生人,为个人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为多元聚合提供包容的场所;从时间维度来说,城市又是个巨型的铸模...
評分作为历史学家,在一个宣称“历史已死”的时代做学问当然不那么怡人。那么,是一脚踏进后现代的洪流,还是以精英的姿态故意视而不见,或者如卡尔•休斯克这般,在其饱受赞誉的史学著作《世纪末的维也纳》的开篇即承认:“现代人已然对历史漠不关心,尽管历史曾被视做连续提供...
評分 評分如果說某些譯者看得出是由於自身能力有限在無力地掙扎,那麽這本書的譯者可就是公然篡改原文的意思了。當然,他的假設是讀者手頭沒有原文。 初次捧讀此書,感覺譯文意思還算曉暢通達。不料在腳註裏,我們的譯者開始暴露出其不足。Velasquez(委拉斯開玆)這個名字,在譯本第28...
去維也納和布達佩斯前,囫圇吞棗,盜版書,圖片焦糊如鍋巴,難以下咽。
评分第二章環城大道;第五章古斯塔夫•剋裏姆特
评分簡直膜拜作者!政治城市規劃建築繪畫心理音樂文學信手拈來
评分和大衛哈維的《巴黎城記》米歇爾伯曼的《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瞭》放在一起看、介紹勛伯格那章可以結閤阿多諾的書
评分和大衛哈維的《巴黎城記》米歇爾伯曼的《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瞭》放在一起看、介紹勛伯格那章可以結閤阿多諾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