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析论19世纪末维也纳的文学家、建筑师、画家、音乐家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经验,研究他们创作的诗歌、小说、建筑、画作、音乐中所透露的感伤与期望。作者发现,19世纪末的维也纳知识分子呈现出一种惊人的同构型,反映在政治上,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秩序;在文化上,则是反对资产阶级庸俗的文化。作者试图把握这些转变过程中所透露出的 “历史趋势”。
作者简介:
卡尔?休斯克(Carl E. Schorske),生于纽约市,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学院和哈佛大学。他现为代顿—斯托克顿历史学教授,并一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欧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休斯克还曾在卫斯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担任教职。他还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的成员,其先前著作包括:《德国的社会民主党,1905-1917》(German Social Democracy, 1910-1917),以及《德意志的问题》(The Problem of Germany)。
在《世纪末的维也纳》一书中,卡尔·休斯克教授表面上针对的是特定时空的具体个案,然实质上,作者格外强调的是历史的延续性和史学研究的整体性。历史在任何时候都是当下的参照体系,时代是在摆脱历史桎梏的努力中实现蜕变的。19、20世纪的维也纳处于新旧激荡的时代,在社...
评分“卡尔•休斯克(Carl E. Schorske)生于纽约市,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现为代顿-斯托克顿历史学教授,并一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欧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休斯克曾在卫斯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担任教职。他还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会的成员,著有《德国社会...
评分 评分书中的图片很重要,很必要。书翻译确实有问题,但能看到中文版,还是好。 以下为摘要 在历史上对于启蒙的信仰,乃是理性和社会的独立进步,是利用思想来解释和促进进步,并在宏观上构造上层文化与社会政治变化的相互关系。 为了担此重任文化史学家们掌握了一系列极为宽泛的范畴...
评分帝国与城市都是由时间性与空间性两种维度合力生成的人类文明产物。依路易斯•芒福德的经典论述,“从空间维度来说,城市是座巨大的容器,它敞开怀抱迎接每一个外来者和陌生人,为个人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为多元聚合提供包容的场所;从时间维度来说,城市又是个巨型的铸模...
蛮好,可以对比巴黎的城市建筑史来看
评分1490
评分环城大道这一章真真真真真精彩。
评分国王已死 “国王”万岁
评分在时代整体中选取的断面十分精彩,凸显个人与社会、理智与情感、道德与自由之矛盾、理想与现实、认知与不可知的集中爆发。作为人类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这些矛盾的爆发迟早要到来,而高速发展的19世纪只是将摊牌的时刻大大提前了而已——最后的结果即是一战。茨威格说,一战的悲剧乃是“40年的和平所积累起来的内在动力”所寻求的暴力释放。而本书则描述了这些“内在动力”的脉络机理,从最惊人也最动人的心理层面。最后一章科柯什卡和勋伯格稍显薄弱,尤显最终整体概括收尾的缺失;学术界仅关注弗洛伊德一人似也略欠一筹,也许作者认为康托尔和哥德尔属于科学史的范畴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