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析论19世纪末维也纳的文学家、建筑师、画家、音乐家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经验,研究他们创作的诗歌、小说、建筑、画作、音乐中所透露的感伤与期望。作者发现,19世纪末的维也纳知识分子呈现出一种惊人的同构型,反映在政治上,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秩序;在文化上,则是反对资产阶级庸俗的文化。作者试图把握这些转变过程中所透露出的 “历史趋势”。
作者简介:
卡尔?休斯克(Carl E. Schorske),生于纽约市,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学院和哈佛大学。他现为代顿—斯托克顿历史学教授,并一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欧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休斯克还曾在卫斯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担任教职。他还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的成员,其先前著作包括:《德国的社会民主党,1905-1917》(German Social Democracy, 1910-1917),以及《德意志的问题》(The Problem of Germany)。
“卡尔•休斯克(Carl E. Schorske)生于纽约市,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现为代顿-斯托克顿历史学教授,并一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欧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休斯克曾在卫斯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担任教职。他还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会的成员,著有《德国社会...
评分如果說某些譯者看得出是由於自身能力有限在無力地掙扎,那麽這本書的譯者可就是公然篡改原文的意思了。當然,他的假設是讀者手頭沒有原文。 初次捧讀此書,感覺譯文意思還算曉暢通達。不料在腳註裏,我們的譯者開始暴露出其不足。Velasquez(委拉斯開玆)這個名字,在譯本第28...
评分作为历史学家,在一个宣称“历史已死”的时代做学问当然不那么怡人。那么,是一脚踏进后现代的洪流,还是以精英的姿态故意视而不见,或者如卡尔•休斯克这般,在其饱受赞誉的史学著作《世纪末的维也纳》的开篇即承认:“现代人已然对历史漠不关心,尽管历史曾被视做连续提供...
评分“卡尔•休斯克(Carl E. Schorske)生于纽约市,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现为代顿-斯托克顿历史学教授,并一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欧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休斯克曾在卫斯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担任教职。他还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会的成员,著有《德国社会...
评分在《世纪末的维也纳》一书中,卡尔·休斯克教授表面上针对的是特定时空的具体个案,然实质上,作者格外强调的是历史的延续性和史学研究的整体性。历史在任何时候都是当下的参照体系,时代是在摆脱历史桎梏的努力中实现蜕变的。19、20世纪的维也纳处于新旧激荡的时代,在社...
读到克里姆特,为之叹惜。 认同一个观点:艺术运动源自物质与思想生活在整体上不断而渐进的发展,政府既无法创造它,亦不能摧毁它。艺术只能在自由中茁壮成长,也只能在对艺术敏感的大众支持下生活。 然而,在多少艺术家眼里,这个“梦想中的乌托邦”被完全抽离出生活的具体历史条件,“它本身就是子宫里的囚禁,一种通过复归而获得的满足”。 对于政界而言,艺术工作者注定人微言轻,因为他们的艺术思维中始终不乏自恋倾向,即使洞明社会隐疾所在,反抗精神一旦被审美化心理化便很难不被指斥为“模糊不清”。 像克里姆特,这样一头因古典资产阶级的自我蒙蔽而出离愤怒,却又只能低头舔舐伤口的小兽。 艺术说到底只能定向服务,永远无法满足所有接受者的价值取向。
评分和大卫哈维的《巴黎城记》米歇尔伯曼的《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放在一起看、介绍勋伯格那章可以结合阿多诺的书
评分环城大道这一章真真真真真精彩。
评分读到克里姆特,为之叹惜。 认同一个观点:艺术运动源自物质与思想生活在整体上不断而渐进的发展,政府既无法创造它,亦不能摧毁它。艺术只能在自由中茁壮成长,也只能在对艺术敏感的大众支持下生活。 然而,在多少艺术家眼里,这个“梦想中的乌托邦”被完全抽离出生活的具体历史条件,“它本身就是子宫里的囚禁,一种通过复归而获得的满足”。 对于政界而言,艺术工作者注定人微言轻,因为他们的艺术思维中始终不乏自恋倾向,即使洞明社会隐疾所在,反抗精神一旦被审美化心理化便很难不被指斥为“模糊不清”。 像克里姆特,这样一头因古典资产阶级的自我蒙蔽而出离愤怒,却又只能低头舔舐伤口的小兽。 艺术说到底只能定向服务,永远无法满足所有接受者的价值取向。
评分2017.6.14 晴 1981年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