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上海人,1954年生于南京,次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读小学,初中毕业后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后调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等长篇小说。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98年并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
王安忆在作品跋中将作家这个身份赋予她“虚构的权利”,而此书是作者将虚构实验到极致的作品,或者说,她在寻找虚构的边界。虚构的边界是怎样寻找的呢? 作者虚构分为两个坐标完成,第一个是虚构她的历史,准确说是母亲“茹”氏的发展史,因为按照她的说法父亲是和母亲在一起后...
评分小学看过道德与法治栏目的纪录片,节目组帮一个女作家寻家,也不算寻,但是她从没回过乡。很快找到表哥,昏暗的灯光下,那个喝醉的男人坐在沙发上半闭着眼说,什么?道德与法治,就是今天你把他杀了,明天他把我杀了的那个~第二天他们来到旧时小学,好像是红星小学。有一棵被...
评分 评分我看到这本书时,会立刻安静下来,那里有一个孩子的最珍贵的东西。 我看这版的时候,还是在高中的时候。那个年代看的许多书都记忆模糊了,唯独这本念念不忘。人们都说过往的春天不可复原,也许这本书是给复原找一个理由。 坦白说,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纪实的章...
评分在这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道上,所遇所见的转瞬即逝,我们能够寄予什么情感与希望呢?因此,这还会使我们堕入虚无。喜欢她写爱情的那部分,从爱情走向婚姻,感情的轨迹具有普遍性,写得明明白白,不让人带任何幻想。
评分王安忆的叙述总是会带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大气磅礴,城市新移民的后代在大都市里倍感孤独的故事,通过从历史(时间)及城市不同区间(空间)两个方向的扩展来进行自己的寻根之旅,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然而现实往往充满荒诞意味,远不如自己的想象浪漫。作者在叙述中回顾了身份的认同对于自己的性格成长、作家生涯的影响,书中的自己与真正的作者是否有区别,哪些是回忆,哪些又是纪实,文字与现实之间的分野又在何处?或许作者自己也难以说得明白。很高兴自己终于用了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它……
评分这本书就像自传一样,从父母辈的故事到自己的经历,幸好今年2月份的时候先读了茹的书,心里就略有点数。但是,越读到后面越觉得乏味,甚至,提不起精神…… 读到茹家溇在管墅村……百度了一下具体位置,????????天呐,我竟然去过……
评分一三五纪实,二四六虚构。 第九章是王安忆当时文学观创作观的自我总结。 给“寻根文学”、“家族史”这类题材的写作,树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
评分2016.7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