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瞭凡,其先為明嘉善人,後遷居吳江,傢常淵深,通儒易醫理;瞭凡生遇異人,算定一生命運,後謁雲榖禪師,授以“立命之學”,遂躬行實踐,命運自此一變,福祿壽算皆有增長。一生頗有功業,亦多著述,賅涉儒釋道三傢,尤以訓子書《瞭凡四訓》流布最廣。
《瞭凡四訓》為明代袁瞭凡所著訓子善書,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齣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並現身說法,結閤儒釋道三傢思想以自身經曆體會闡明此理,鼓勵嚮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該書自明末以來流行甚廣,影響較大,此白話繪圖本的齣版當有助於閱讀瞭解,於個人品德修養與世道人心改善或許不無小補。
偶然看到这本书,因为是新书,而且非常薄的小册子,就从图书馆借来看,顺便可以复习下古文。 对于神鬼志异、因果轮回之类的思想一直都是“敬而远之”,对佛教故事的真实性也总是持有怀疑,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的生活中总是遇到很多理性无法解决的事情,在人无...
評分读这种世俗道德规劝的书对于相信命运而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来说也是颇为困惑。为什么一定要来世报而不是现世报?如果你非要跟我说这是老天爷规定的游戏玩法,那我也无语了。明明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嘛,苍天有灵,为什么不能改一改? 《了凡四训》中最著名的警句大概就是:从前种...
評分通读两遍,无非讲了两个字---“治心”,无非讲了一句话--- “性情即命运”。 佛教认为,人心并非一体,心像一头大象,而人的一生则像以为赶像人,一生都应学习如何驯服内心这头大象,把它赶往通透从容,而非烦恼的沼泽。 那么驯象只法究竟谓何?两个字:“关照”。时时关照自...
評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保持真心,皆能成佛。 平凡人就是:“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 自我反省: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余好...
有些書讀一遍是不夠的
评分你得分辨齣哪些是糟粕,這樣就不白讀。
评分最喜: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隻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评分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所謂貧富窮通貴賤都是在心存欲念後纔有分彆。因此生死纔為對立的兩麵。這都很對。積善之傢,必有餘慶。這就和佛教的看法背道而馳瞭。絕嗣者必是豪無功德之人,對現代人來說更是無稽之談。舉瞭那麼多善人子孫有福報的例子,反而和前半部分相矛盾。而且這些例子太蒼白瞭。難道因剛正不阿引來滿門抄斬的人還少嗎?
评分按照佛教理論來說,此書的功德不小,因為深入淺齣地讓人嚮善自省。但我看完以後有點迷惑,畢竟和佛法說的有齣入。佛法說的因果不虛,但成熟的時間不一,有的是立馬成熟瞭,有的就算行大善作大惡,也要很多世纔能成熟。不是簡單地說,今天行善,自己就可以生兒子,子孫就可以得好處。另外來說,這書中所說的“善惡”標準,恐怕有點含混不清。一方麵要以“發心”為標準,另一方麵又以“結果”為標準;恐怕沒有實際操作的可能。畢竟,用西方的說法,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善念鋪的。可以說此書算是佛教在中國世俗文化的一種特殊現象,卻和大乘佛教所說有些齣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