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 第一卷:感觉·图像·叙事

新史学 第一卷:感觉·图像·叙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杨念群
出品人:
页数:330
译者:
出版时间:2007-04
价格:38
装帧:16开
isbn号码:978871010549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社会史
  • 新文化史
  • 新史学
  • 文化史
  • 图像
  • 论文集
  • 视觉文化
  • 新史学
  • 历史学
  • 文化研究
  • 图像研究
  • 叙事学
  • 媒介理论
  • 感知研究
  • 社会理论
  • 文化史
  • 视觉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梁任公先生发蒙近代“新史学”旨趣以来,历时百年,史观从“循环”而“进化”,议题由“帝王将相”而“国家族群”,历史学家的眼光从重大事件移至波澜不惊的社会心理、结构变迁,史学叙述的中心业已转移。2002年,九个不同学科的学者际会北京香山,以纪念任公先生《新史学》发表一百周年为名,共同回顾20世纪史学演变历程,交相扣问当代史学发展趋向。会后结集出版的《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展示了多学科视野下不同历史叙述与研究进路的可能性。

为使这种尝试得以推进,杨念群等学者共同创办《新史学(第一卷):感觉•图像•叙事》。本卷的文章即力求体现“感觉”在历史材料的选择和解读中的导向作用。各篇文章的立意均非新奇,但由于对史料读解的进路更加贴近对“感觉世界”的细致梳理和把握,所以每每能出人意料地辟出新境。清初“文字狱”的成狱经过,摆在江南士人与帝王对官吏嗅觉训练的交织互动背景下解读,就比仅仅从“事件史”的逻辑线索中品味感觉自然不同;民国初年的“新女性”一旦被放置在“新”“旧”冲突相对化的处境中,就成功解构了以往性别研究的诸多成论陈言。“她”字的出现本来在思想史的研究框架里没有位置,可在《“她”字的故事》中却从边缘变成了主题;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结论凿凿的“历史事实”,却在来源于中国官方、日本军方、民间口述三重语境的史料解读中被敏锐的感觉所瓦解。图像与感觉的生成一向密不可分,却又屡屡被史学界所忽略,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画面的视觉解读重新感受历史的多样与复杂,本卷《病态的身体》一文中一幅幅扭曲的中国人形象,使得我们对“东亚病夫”这污辱性表述的渊源又多了个影像层面的认知视角;对某个画报生产机制的图像式分析也使得我们对战时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构成有所感悟。此外,上海近代繁华来自于西方势力塑造的假说,经过另一种解读被转换成了一个中国自身传统内部再生的景象;一桩40年代的诱拐案件则被作者从尘封多年的案卷中爬梳出来,由法律程序拼贴出当时的道德框架。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创刊缘起与旨趣
引言:中国史学需要一种“感觉主义”!
感觉·叙事·想象
杨念群:文字何以成狱?——清初士人逃隐风格与“江南”话题
引言:乾隆眼中的“天一生水”
“托隐逃禅”未必能“咸登彼岸”
“涉世利生”之下的士风转型
查禁逆书与“驭人之术”
几点结论
海青:伤逝:对民国初年新女性形象的一种解读
小引:新女性的登场
可怕的家:三篇传记中的一个故事
“独立”途中的变奏
关于爱情的三种叙事
结语:女性特质的政治内涵
语言·事件·表述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女性新代词符号的发明、论争与早期流播
来自“She”字等的困扰:与西方语言接触之后出现的新问题
“她”字的新生与“他女”、“女它”:《新青年》同人的早期磋商
1920年4月以前“她”字的最早期实践
“她”字存废的论争与“她”、“伊”二字的竟逐
与“女”有关的语文敏感:“男女平等”观念与“她”字的际遇
第三人称代词序列的形成与“她”字位置之确定
现代性诉求与汉语传统的互动:“她”字获胜的原因分析及其他
孙江:没有暴动的事件——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先天遭事件的表述
问题
事件与表述
被表述的事件:永清先天道事件
被再表述的事件:无锡先天道事件
结语
图像·史观
韩依薇:病态的身体——林华的医学绘画
绘画缘由
“画他所了解到的”:林华和他的画室
“写他身体上不能去除的特点”
医学肖像画
性格与医病
表情
风景
批评与抵制:“好”的中国人与“坏”的中国人
行龙:图像历史:以(晋察冀画报)为中心的视觉解读
引言:从“左图右史”到“视觉研究”
画报内史:创制、演进、流布
“笔杆机器”:设备、技术、群体
三大论域:战争、革命、生活
余论:兼及图像历史的一个讨论
城市·故事
孟悦:繁华作为历史:狂欢与急进的上海1830一1910
繁华:“盛世”及其边界
“繁华”与“淫靡”之间:扬州的“大都会”戏剧文化
“淫靡”或亚文化:19世纪的江南
“热闹之区”:上海的四马路
结语:乱世之秋?
马钊:诱拐的命运:20世纪40年代北京的男女交际、传统礼教和法律原则
张克贤的“通奸私逃”:男女交往的城市空间
杨王氏、杨兰秀的“强奸诱拐”:道德和法律的框架
杨占英的“两情偕好”:妇女的自由和传统的颠覆性
结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去年拉拉杂杂读完的。对“感觉主义”比较有共鸣,杨念群、黄兴涛、马钊三师的论文后均有同主题专书,韩依薇、行龙老师则讨论图像,但取径不同(韩侧重隐喻、行龙则侧重社会史),孟悦、海青的文章文化研究气息浓厚。孫江老師本色當行。

评分

杨念群引言疾呼感觉主义,对问题意识的矫正;文字狱、她的文化史直接去看专著;海青小文章写的有趣,孙江对于革命历史叙事话语的整理,马钊压轴的民国法院案卷分析精致漂亮,在西方理论和观点下分析中国问题,虽说有些套路,但适合初学者模仿。

评分

杨念群引言疾呼感觉主义,对问题意识的矫正;文字狱、她的文化史直接去看专著;海青小文章写的有趣,孙江对于革命历史叙事话语的整理,马钊压轴的民国法院案卷分析精致漂亮,在西方理论和观点下分析中国问题,虽说有些套路,但适合初学者模仿。

评分

杨念群引言疾呼感觉主义,对问题意识的矫正;文字狱、她的文化史直接去看专著;海青小文章写的有趣,孙江对于革命历史叙事话语的整理,马钊压轴的民国法院案卷分析精致漂亮,在西方理论和观点下分析中国问题,虽说有些套路,但适合初学者模仿。

评分

杨念群引言疾呼感觉主义,对问题意识的矫正;文字狱、她的文化史直接去看专著;海青小文章写的有趣,孙江对于革命历史叙事话语的整理,马钊压轴的民国法院案卷分析精致漂亮,在西方理论和观点下分析中国问题,虽说有些套路,但适合初学者模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