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汉英对照)》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一本回忆录,其内容包括我的母亲、我的教师、叫我老头子的弟妇、请我自己想法子的弟妇、使我心疼头痛的弟妇、我的奶娘、我的同班、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的太太等。
季羡林(1911—2009),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字希逋、齐奘,山东临清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1935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6年回国后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先后荣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南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亚非学会等多个学会的会长。一生致力于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在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上颇多建树,成为我国当代学贯中西、声望卓著的大师。
在我个人的经历上,有一句话曾经成为一个转折点。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上突然有了作文这回事,当时我以一篇游乐山大佛的小文,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从此上作文课总是坐得毕端毕正。就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讲了一句话,“你们看小说和电影啊,只有小孩子才简单...
评分按:注销人人,把2011-05读过这书时写得短文存在这儿 之前不知道在哪儿看过一则轶闻,说北大开学的时候,一个独自报到的学生在校门口看见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遍请他帮忙看行李,等自己办完手续回来,守在行李旁边很久了的老头才离开。没想到开学典礼的时候这个老头竟然坐在主...
评分季羡林。名字给我带来的反应仅仅锢于“国学大师”的称号。到底到什么程度脑海中却无可挖掘的了,就像地下勘探队遇到了坚硬的花岗岩。说来是有一番惭愧。 自诩喜欢读世相书,也自诩要读遍天下好世相书。 在不少书中有过对文革的只言片语的描述,对于那十年的浩劫,也可窥见一斑...
评分季老晚年的寫的這本書,雖說是要揭傷疤,講述文革的慘痛可是文字方面實在是有心無力,枯燥無味,類似于一個老人的日常嘮叨。可怕就在于這點,真正親身經歷過文革的人已經逝去或者年邁無力奮筆疾書有力地再現當時地場景,爾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出現的文革場景,或許更有鞭策和感染...
评分读书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 所以看到楼上某位的评价,也不能生气. 对于这本书,我要说.我被老先生的一句话感动了. 他说:"我不憎恨那个年代,因为我知道,我在他们的位置上,做得未必会比他们好."
他还是有一口怨气消不下去
评分太可怕了。 派性,强加于“反动人士”头上的,冠冕堂皇的磨难,真是荒谬至极。更荒谬的是,当时实实在在成为主流想法,让那么多人遭受深切的磨难。 总觉文革开展之后,大部分群众都被哪一种情绪感染者,被“反动”激昂着。这样的情绪不陌生,我也曾在网络上为了攻击而攻击,找一些捕风捉影的文字,只要能稍微支持我的观点,就感到非常开心,全不管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是好是坏。 想到这里也稍微理解了一些文革时期的狂乱,也决心以后不要轻易做这种情绪化的攻击。 季先生在文中的一些语言习惯很有外语痕迹,想“骆驼穿过针眼那么不容易”等等,挺有意思的。
评分遭际诚堪哀愍,格局略偏狭隘。
评分2020已读14/实在无法想象坐喷气式
评分他还是有一口怨气消不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