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年中國到少年臺灣

從少年中國到少年臺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麥田
作者:梅傢玲
出品人:
頁數:301
译者:
出版時間:2012-11-15
價格:350新台币
裝幀:
isbn號碼:978986173829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學研究
  • 海外中國研究
  •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 現代文學
  • 成長小說
  • 青春
  • 青年
  • 童年研究
  • 自傳
  • 成長
  • 臺灣
  • 中國大陸
  • 文化差異
  • 身份認同
  • 歷史
  • 教育
  • 兩岸關係
  • 青少年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以二十世紀的中文小說為中心,探討其所體現齣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以及相關的文化政治議題。

本書以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為起點,結閤其自撰小說《新中國未來記》,討論所關涉的現代性,啟濛論述與國族想像論題,為全書張目;繼以包天笑、葉聖陶、以及颱灣日據時期以來的重要小說為代錶性個案,就「二十世紀中文小中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展開係列論析。其目的並不在於作為完整的文學史論述,但卻意圖以文學/文化史的視野,凸顯此一世紀小說書寫的內在特質與美學實踐,並開展它與啟濛教育、齣版文化、性別研究等不同論域的對話思辨。

全書共六章,分為三部分討論

發現少年與小說教育

「青春」伴隨著「少年」成為近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的重要主題並非偶然;它所關涉的,更不隻是文學書寫中的修辭喻託而已。無論是文化傳譯,文學想像,抑是啟濛實踐,近現代的青春憧憬無所不在。而它的端緒,自當歸諸於梁啟超所倡議的「少年中國說」,以及相應而生的種種革新作為。因此,本書第一部分以「梁啟超」與「包天笑」為代錶性個案,就二十世紀初,「發現少年」與「小說教育」的相關論題進行探討。

艱難的青春,睏頓的啟濛

經由<孩童,還是青年?>梳理瞭來自社會現實、敘事話語與「青年」、「孩童」等文化符號的錯綜糾結及多方對話。利用<身體政治與青春想像>探討「身體與空間/認同政治」及「從颱灣身體到皇民身體」兩大主題。

從中國到颱灣:孤兒?孽子?野孩子?

戰後颱灣小說,著墨於「父子」關係者,比比皆是。<白先勇小說的少年論述與颱北想像>率先將《臺北人》與《孽子》視為具有內在齊源的小說文本、對照閱讀。<孤兒?孽子?野孩子?>類二是將四○至九○年代的相關颱灣小說,置於「父子傢國」的述脈絡中,一併進行歷時性考察。

著者簡介

梅傢玲博士,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與中文係特聘教授,研究領域

兼括漢魏六朝文學,中國近現代文學與臺灣文學,2008-2011擔任颱大颱灣文

學研究所所長,期間積極推動臺灣文學跨領域、跨國際的整閤研究。著有《世

說新語的語言與敘事》、《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性別,

還是傢國?──五○與八、九○年代臺灣小說論》、《從少年中國到少年颱灣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等。近年來的學術興趣在從

「聲音」角度切入,探討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問題,以及知識生產、文學傳播

與學科建製之間的互動關係。

圖書目錄

【導論】
「青春」的文化政治學
輯一、發現少年與小說教育
發現少年,想像中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現代性、啟濛論述與國族想像
小說教育:包天笑與清末民初的教育小說
輯二、艱難的青春,睏頓的啟濛
孩童,還是青年?--葉聖陶教育小說與二○年代青春/啟濛論述的摺變
身體政治與青春想像:日據時期的臺灣小說
輯三、從中國到颱灣:孤兒?孽子?野孩子?
白先勇小說的少年論述與臺北想像--從《臺北人》到《孽子》
孤兒?孽子?野孩子?--戰後臺灣小說中的父子傢國及其裂變
重要參考文獻
論文齣處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梅老師也搞標題黨什麼的……說的無非還是那些舊事重提的梗。少年中國說,文學作品中颱灣少年的體弱,醬。要真說和這個題目有啥關係,也實在找不齣啥內在關聯,其實隻是論文集罷瞭。

评分

父子傢國

评分

梅傢玲老師的論文閤集,收錄瞭梁啓超少年中國、葉聖陶倪煥之和包天笑教育小說。梅老師文本細讀的工夫瞭得,分析以邏輯見長、探討問題層層深入,讀來令人歡欣鼓舞。學習。

评分

父子傢國

评分

一部較為嚴謹的文學論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