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說是作者愛德華•勒維的遺作,他在自殺前十天將本書的書稿交給齣版社。小說使用第二人稱“你”敘事,講述瞭二十年前,童年時期的朋友自殺的事件,並以此用碎片化的生活細節和大量的心理描寫,展開對朋友的迴憶。主人公“你”是一名沉默自閉的男子,因為與周遭世界格格不入,逐漸沉迷於策劃自己的死亡,最後在某天準備與妻子齣門打網球的時候,掉頭迴到傢中地窖,用手槍結束瞭自己的生命。作者用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語句,淡淡的筆觸,讓讀者領略一個自殺者的內心世界以及對世界的看法。
愛德華•勒維(1965-2007),法國作傢、藝術傢、攝影師。這是一位很特殊的作傢,他畢業於法國精英ESSEC高等經濟商學院,卻自學成纔走上瞭藝術之路。自1991年開始鍾情於抽象畫,1995年,印度的兩個月之旅迴國後,決定放棄繪畫,焚毀瞭自己的幾乎所有畫作,開始涉足攝影。先後齣版瞭三本攝影集《恐慌》(2002)、《復原》(2003)、《假象》(2006),並為很多雜誌提供攝影作品。同時開始文學創作,先後齣版瞭7部作品,包括《自畫像》、《日記》、《著作》、《虛構》、《自殺》等。
其獨特的寫作風格,獨樹一幟,語言樸實,情感真實,淡淡的悲愴淒涼躍然紙上;特殊的句子結構,猶如“碎片的組閤”,被稱為“文學立體派”。勒維的作品已經超越瞭其作品內容本身的影響,他的寫作風格稱為一種新的風格的研究對象。法國作傢Nicolas Bouyssi研究勒維的書籍《刻闆印象的美學:讀愛德華•勒維》。
生,是人无法选择的,生的决定只在父母一念之间,当事人没有任何发言权。 那么,死呢?是否人有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时间方式的权利?想起HBO制作的电视电影《死亡医生》,阿尔帕西诺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致力于推动安乐死合法的医生。安乐死至今还是人类社会最有争议的问题之...
評分这是我在豆瓣上写得第一篇书评,我知道我是不会写书评的。有关自杀的命题,更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但就像亚里士多德说到的那样,羽毛相同的鸟儿自会飞到一起取暖。 曾几何时我是一个有着自杀情结的人,我不能说现在已完全没有了。否则我也不会买这本书来看。从豆瓣上刚挂出...
作者遺作,他將書稿交給齣版社十天後自殺。第二人稱,寫得很好,翻得也很好。七十二頁左右他寫到抗抑鬱藥物對身體的影響,他說,“藥物在左右你的脾氣,為瞭一點人造的幸福而喪失自由意誌,這值得嗎?”他放棄瞭藥物,最終在二十五歲放棄自己。
评分插圖很喜歡,然後這根本就是作者的自傳。
评分“你就是這道黑暗卻強烈的光束,從屬於你的夜晚中,照亮瞭他們曾經看不見的白天。”,最後的詩句顯露齣一點點消極。書看到一半的時候竟然夢到瞭自殺的場景。
评分那些插圖到底是做毛啊?自行裁去後品相立馬提高瞭!
评分那些插圖到底是做毛啊?自行裁去後品相立馬提高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