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勒維(1965-2007),法國作傢、藝術傢、攝影師。這是一位很特殊的作傢,他畢業於法國精英ESSEC高等經濟商學院,卻自學成纔走上瞭藝術之路。自1991年開始鍾情於抽象畫,1995年,印度的兩個月之旅迴國後,決定放棄繪畫,焚毀瞭自己的幾乎所有畫作,開始涉足攝影。先後齣版瞭三本攝影集《恐慌》(2002)、《復原》(2003)、《假象》(2006),並為很多雜誌提供攝影作品。同時開始文學創作,先後齣版瞭7部作品,包括《自畫像》、《日記》、《著作》、《虛構》、《自殺》等。
其獨特的寫作風格,獨樹一幟,語言樸實,情感真實,淡淡的悲愴淒涼躍然紙上;特殊的句子結構,猶如“碎片的組閤”,被稱為“文學立體派”。勒維的作品已經超越瞭其作品內容本身的影響,他的寫作風格稱為一種新的風格的研究對象。法國作傢Nicolas Bouyssi研究勒維的書籍《刻闆印象的美學:讀愛德華•勒維》。
這本小說是作者愛德華•勒維的遺作,他在自殺前十天將本書的書稿交給齣版社。小說使用第二人稱“你”敘事,講述瞭二十年前,童年時期的朋友自殺的事件,並以此用碎片化的生活細節和大量的心理描寫,展開對朋友的迴憶。主人公“你”是一名沉默自閉的男子,因為與周遭世界格格不入,逐漸沉迷於策劃自己的死亡,最後在某天準備與妻子齣門打網球的時候,掉頭迴到傢中地窖,用手槍結束瞭自己的生命。作者用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語句,淡淡的筆觸,讓讀者領略一個自殺者的內心世界以及對世界的看法。
至少证明我们还活着 文 | 祝潇颖 有一次做微信公众号的图文消息,搜集了一些耗尽作家生命的遗作,里面就有爱德华·勒维的《自杀》。这样刺眼的书名,以及作者在交稿之后十天就自杀的行为让我心生崇敬又不敢触碰,作者算是为文学献身吗?还是说,这一切,只是一场预谋。而写这...
評分 評分自杀这种事可能并不多见,但讨论自杀是常有的。 已经记不清这种讨论发端于何时,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呢?少年时的苦愁,也是有的啊。记得那时与禾禾煲电话粥,我们一样一样平静地讨论自杀的十八式,也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却好像已经触摸到人生的种种幻象——活着,并没...
評分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完美死亡 这本《自杀》看的断断续续,想来,无论是谁,面对一本讲述一个人在自杀前完完整整的情绪起伏历程的书,都不会读得坦然自若且不亦乐乎。 爱德华•勒维的这部小说描述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富足,英俊,聪明,幸福,却在某一天和妻子、朋友一起外出...
評分生活安定,我也稳重 可堕落,才是我的本性 要付出多少,才能重新振作 盯着一个点,我昏昏欲睡 盯着一堆物,我思绪如麻 瞄着一条线,我看到了方向 时间于我不够 空间于我足矣 虚无于我是诱惑 ——《自杀》 42岁的法国作家爱德华·勒维自杀了。在他将小说《自杀》书稿交给出版社...
一個人的一身都該自殺一次。
评分怎麼說呢 我太喜歡第二人稱瞭 真是一種特彆溫柔的講述手法
评分負能量爆棚的一本小書。作者寫完後果斷自殺瞭。在這裏基本可以瞭解一個自殺的文藝工作者到底為什麼自殺。
评分這纔是最絕望
评分這誰也能寫齣來呀……給我這本書的命題,我可以眼不眨地講齣一韆個故事。寫自己的故事最為容易,關於自己的故事中又是述說痛苦最為容易。睏難之處偏偏在於如何通過小說傳達幸福。感覺三星的標準是“不難看”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