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352
译者:何佩桦
出版时间:2007-3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68223
丛书系列:奥尔罕·帕慕克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奥尔罕·帕慕克
  • 伊斯坦布尔
  • 土耳其
  • 外国文学
  • 回忆录
  • 诺贝尔文学奖
  • 传记
  • 小说
  • 伊斯坦布尔
  • 历史
  • 旅行
  • 文化
  • 城市
  • 奥斯曼
  • 地中海
  • 建筑
  • 故事
  • 东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忧伤。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如今作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独特的历史感与善于描写的杰出天分,重访家族秘史,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活。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

作者简介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 1952- ),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技大学主修建筑。2006年获诺贝文学奖,作品已经被译为40多种语言出版。

目录信息

01 奥尔罕的分身
02 幽暗博物馆内的照片
03 我
04 帕夏宅邸的拆毁
05 黑白影像
06 勘探博斯普鲁斯
07 梅林的博斯普鲁斯
08 母亲、父亲和各种消失的事物
09 另一栋房子:奇哈格
10 “呼愁”
11 四位狐独忧伤的作家
12 我的祖母
13 欢乐单调的学校生活
14 痰吐止禁
15 拉西姆与都市专栏作家
16 不要张着嘴巴走在街上
17 绘画之乐
18 科丘搜集的史实与奇事
19 土耳其化的君土坦丁堡
20 宗教
21 富人
22 通过博斯普鲁斯的船只
23 奈瓦尔在伊斯坦布尔
24 戈蒂耶忧伤地走过贫困城区
25 西方人的眼光
26 废墟的“呼愁”
27 美丽如画的偏远邻里
28 画伊斯坦布尔
29 画画和家庭幸福
30 博斯普鲁斯海上船只冒出的烟
31 福楼拜于伊斯坦布尔
32 兄弟之争
33 外侨学校的外国人
34 所谓不快乐,就是对讨厌自己和自己的城市
35 初恋
36 金角湾的船
37 与母亲的对话
关于照片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虽然回国是经常的事情, 但每次回去之前都会有些紧张不安, 就和11年前的第一次一模一样, 心里好像有什么,又好像没什么, 但那种不安是确实存在的, 让你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这样的时候,我就在会在网上看来看去, 今天就是这样的。 这个我生活其中的城市。 最初看到的是土...  

评分

在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眼里,伊斯坦布尔是黑白影像的忧伤之城,他挑选了许多黑白照作为这本回忆录的基石。他说:我是以黑白影像来理解这城市的灵魂,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荟萃了拜占庭、波斯和伊斯兰三种文化的精华,在东西方文化交集,融合中继续...  

评分

昨天拿到的<伊斯坦布尔> 三分之一之后,实在有话要说. 奥尔罕-帕幕克确实功力深厚,如果技巧和掌控的淋漓尽致是在<我的名字叫红>中的话,<伊>则确确实实浸足了他的感情,饱满充盈了他的哀愁. 假如没有多年前发生在我的家庭之上那一场场的变故乃至灾难,或许这本回忆录只能是普普通通...  

评分

凌晨三点 读完《伊斯坦布尔》 非常兴奋,我就知道我要失眠了 它里面有我所有的忧伤 我决定整理一篇读书笔记 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习惯了 对此书,我上瘾了 就像我对熬夜啤酒香烟的上瘾一样 我所迷恋的大部分东西都不健康 此书也是一样 我闭上眼睛 就看到一个游荡在街上的身影 一段...  

评分

在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眼里,伊斯坦布尔是黑白影像的忧伤之城,他挑选了许多黑白照作为这本回忆录的基石。他说:我是以黑白影像来理解这城市的灵魂,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荟萃了拜占庭、波斯和伊斯兰三种文化的精华,在东西方文化交集,融合中继续...  

用户评价

评分

想知道“呼愁”有没有更好的译法。

评分

帕慕克之于伊斯坦布尔正如布拉格之于卡夫卡。

评分

2014年,大概是人生最贫困努力的春天,在异国的路上捡到这本书的中文版,而后夏天airbnb送我旅费,便在生日的时候来到这个昔日传奇的旧梦之城,呼吸城市里呼愁,拥抱每个人的忧伤。

评分

关于西化改革历程对奥斯曼文明的暴力洗劫,帕慕克的态度表面看来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他对西化改革予以否定,认为无节制地模仿西方不是解决方法,甚至对西化的弊端进行口诛笔伐,在土耳其西化后,这个国家的下层,即那些保守的,贫穷的,未受教化的,低下的阶层,对现代化的日常生活中缺少宗教信仰的要求提出异议,他们想保留传统式的生活。现代化过程中有些人做这样的事是很正常的。然而土耳其政府和许多部门的回应却是攻击,将他们的文化看作低劣落后的文化,而不是认真讨论这一问题,理解他们失去过去的痛苦。而另一方面帕慕克又声称自己是个西化主义者。为西化过程的进行而高兴。实际上这两者都源于他对世俗化改革更深层次的思考。而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正是这本书,呼愁的忧伤主题。

评分

一座有废墟有忧伤有作家书写它的废墟和忧伤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城市……这本书常常让我想起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