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写于1908年,与《后来的事》和《门》构成了爱情三部曲。主人公小川三四郎从熊本的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东京的大学 。来到东京这个与他以前的认知完全不同的世界后,在现代文明和现代女性的冲击下,他彷徨迷茫,不知所措。他被三种世界同时包围,一是故乡熊本,二是野野宫和广田老师所在的学问的世界,三是浮华世界。三四郎越来越被他暗恋的对象——美弥子所在的浮华世界所吸引。三四郎对美弥子一往情深,可美弥子的态度却暧昧含糊。她数次向三四郎提过“迷途的羔羊”这一词语,却最终与哥哥的朋友结婚。平凡的青年人在与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中,也慢慢得到成长。
夏目潄石(1867—1916),本名金之助,日本近代小说家、评论家、英文学者,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极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与森鸥外并称日本两大文豪。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风气之先。他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
夏目漱石的创作受到当时西洋文明的影响,把日本国民生活的精神空白这一现象作为知识阶级的伦理问题清楚地再现出来。这种文化的压迫感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而最根本的被害者就是知识分子本身,在他们生的欲望无限扩大的同时,却丧失了内部的伦理基准,把自我的意识陷入奴役的境界,让从世界文明中得到的自由平等的意识远离自己的幸福。
夏目漱石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我是猫》、《哥儿》、《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行人》、《心》、《明暗》,及作品集《漾虚集》、《梦十夜》等。
本来整日推托没空看书,然而终究从《三四郎》起,一本本看晚夏目的爱情三部曲。其实真正动心,不过是因为看到故事梗概。这是一个青年进入大城市的故事,是一个相爱的人未能在一起的故事。看起来,我的口味确实不怎么健康。 三四郎自熊本毕业去往东京,先就遭遇了名古屋客栈中...
评分美弥子的一些象征 美弥子与三四郎初次见面的场景:在大学校内水池旁边三四郎眼中映出了强烈的印象:“那女子面向夕阳站立。看起来有些目眩,用团扇遮挡住前额,手中拈着一朵小白花。”那时的美弥子不仅手中拿着白花,头上也簪着一朵雪白的蔷薇花。并且在经过三四郎前面时将刚嗅...
评分汪xx是大学系科里的名人,据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讲课时总是提到很长的希腊人名,或者突然解释起某句法文或者拉丁文的意思。但是他声音刺耳,又有一副不讨好的长相,我便一直不以为然,10点左右的课,我一般是先吃一只蛋饼,然后戴上耳机,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看黑板。有天大约是...
评分《三四郎》中年过半百,终身未娶广田教授有一天突然对他的学生三四郎(男主人公)说道:“我竟突然梦见了生平只有一面之识的女子,简直象小说上写的故事一样。……十二、三岁,长得很漂亮,脸上有颗黑痣,……因为是梦,所以出奇的好。……完全是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十二、三...
评分stray sheep,淡淡的情绪,到最后黯然结束,百年后依旧没变。 这本书收起了刀刃、写得如此散淡但其实是真正触及到所谓本质的东西吧。无论是三个世界的观点、各个角色的爱情、对大都市对生活、精神和爱的迷茫与思考、抑或是结合“伪君子“和“真恶人”之理论,都颇有共鸣,这也算最契合我目前处境的一本书了吧。而三四郎在火车上碰到的那名女子的情节,也为三四郎的恋爱早早埋好了结局。虽说书中一直带有朦胧之感,但这种朦胧不像《春分之后》中带有暗流汹涌和自我剖白,而是一种想发什么但其实什么也没发生的却又如此黯然神伤的朦胧。觉得那美姑娘、藤尾、美弥子有颇多相似之处,应该算一脉相承吧(其实我更喜欢良子)结尾处“歌声停了,风刮过来。空中出现了美祢子喜爱的那种云。”以及广田先生的梦,实在是太美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评分#爱情三部曲算看完了,夏目漱石果然算是国民作家,日本几个大家里最正常的一个。
评分因为没有亮出任何刀子,愈发显得离生活更加逼人的近。
评分“海利奥特鲁帕。”美祢子轻轻地说。三四郎不由得把脸往后让。脑子里闪过:海利奥特鲁帕牌香水瓶;四丁目的黄昏;迷途的羊,迷途的羊;高高的太阳悬挂在天空中。
评分三四郎其实完全游离在三个世界之外,一个世界他自己抗拒,一个世界他看不透进不去,还有一个世界他只能在远处望着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