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年前,本书作者在纽约大学读心理学研究生,论文选题是人类的忏悔心理。为搜集各种临终遗言作为第一手素材,她首先去了藏书无数的纽约市公共图书馆,结果发现能找到东西基本仅限于名人的临终遗言。于是她重新整理思路,突发奇想,花了三百五十美元在《纽约时报》上登了一个小广告,征集临终遗言,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来信深深地打动了她,于是她决定把这些故事呈现给更多的人。
袁苡程(美籍),北京人。曾留学美国,在密尔斯(Mills College)女子学院获英文创意写作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心理学硕士。在美国出版过英文小说《无名女人的女儿》(The Daughter of No Name Woman)。现在北京从事心理工作和写作,翻译过《天才儿童的悲剧》(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不会起标题,豆瓣给我的就还不错,就要了= = 主要是关于这书的一些吐槽吧,看了几篇,没全看完,ms不能保存(好没安全感QAQ),就先写着~ 主要是吐槽视角,不喜勿入~ 前言 于是,我花了三百五十美元在《纽约时报》上登了一个小广告: 征求匿名临终遗言:如果你在临终前仍有...
评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像好奇死亡是什么感觉一样,快要死去的人们的临终遗言无疑对读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可是在我陷入一个一个情节性很强,出乎意料的故事后,我开始觉有些疑问,文章中的信件中多次提到秘密和匿名,可在这样完全的复述信件内容后,似乎可以...
评分很久没有一口气看完一本书了,当读完第一个小章节的时候就感觉到,这本小书是那么的不同。28份遗言,每一份都是一个故事,记得以前一句话,每个人也都是一本书,不管你一生平庸或是光辉灿烂,但人生总会谢幕。 我愿意相信书中所写的,尤其每个人都将离开这个世界,没有必要再为...
评分下班回家的路上,一个朋友发微信过来说,昨晚梦见了我,但是梦到一半就醒了。 我回复:这样多好啊,有遗憾,才有美好的回忆嘛。 对方抗议:这样才不好,我最不喜欢有遗憾的了。我一直努力过着让自己永不后悔的人生。 我好奇:目前为止,真的没有后悔过吗?真的一点点都没有吗...
要么是编的,要么太缺德了,不管什么情况都很让人气愤
评分不说故事是真是假,假定这是本小说,也是本很知音体的小说,不喜欢。有些小说家写个丢钱包的故事,都能打动我;而有些小说家,安排再多人去世,也无法让我感动。
评分我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台湾音乐家那个故事简直可以拍电影。在这些死loser中,同性恋+艾滋病+单身真的是典型的标签。我越来越接近这种状态了。。。
评分我一定要黑一下这本书。在读之前我觉得这个题材很好,读后觉得:1.这完全可以是作者编造的心灵鸡汤文。2.如果本书的内容全部真实,那么作者太无良了,把那些人想要埋葬的秘密出成书让很多人知道。要是这些人在把遗言留下时并不知道作者会把这些秘密公开,他们在九泉之下或许被气的暴跳如雷。
评分好几个故事蛮震撼我的,对死亡的好奇和恐惧,以及临终悔恨、遗言这些主题本就挺吸引人,所以此书受读者关注也很正常。但是会忍不住怀疑故事的真实性。还特意查了那个获得国际钢琴大赛冠军的台湾女钢琴家,结果没查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