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硃幼棣 環境科學 社會 曆史 中國 時評 後浪 政治
发表于2025-02-02
悵望山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大地一次次震動,災難接踵而至……
改天換地、大乾快上,一浪又一浪的衝擊
浩大的工程是否都“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山川傷痕纍纍,江河枯竭,湖涸澱乾,鄉關望斷——
失敗和失誤,付齣的代價已經太多
真實的隱藏和忽略,曆史日漸變得模糊不辨
人們抗擊命運,又徘徊於前路之艱險
難道一切都沒有追問和反思的必要?
再後望,關河無渡,山川不語
求索和求學,跨越半個世紀的時空
層層深入剖析解讀,秉筆直書
舊時激流已逝。需要人的科學覺醒——
拒絕盲從,轉換思維,矚望未來
....................................................
山與河,組成瞭大地構造,組成瞭遼闊的風景。祖國的山河也是我們信仰與理想的支撐。周總理說“李四光是一麵旗幟!”——大震已經過去,解讀龍門山大斷裂,許多問題仍需求證和迴答。李四光曾指齣川西是個危險地區,為什麼說地震是可以預報的?從汶川、玉樹,到西南,災難還在一再發生,難道我 們還能無休止的開發和破壞、在地震學科中永遠無所作為?
百年海河航運的興起與衰落。“根治”變成瞭對母親河的刨根斷根。中國北方,北京天津,幾乎所有的河流都斷流瞭。幾十年裏一再在治水和治汙、缺水和調水、水災和抗旱中輪迴。不恢復河流的生命與最低的生態流量,能維係華北的可持續發展嗎?土地山林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僅僅過去幾十年,人們便徹底遺忘瞭:“韆島湖”原是沃野,韆年古城、無數村鎮,淪為澤國。幾十萬移民半個多世紀的流浪、遷徙,僅僅是為瞭建一座裝機不大的電站。
從雲夢澤的消失,連天波湧洞庭的形成,再到高峽平湖,欲說還休。長江中遊究竟能容幾個大湖?新世紀初大規模的退田還湖剛剛結束,可後三峽時期長江中下遊水係生態無情的變化,洞庭湖、鄱陽湖的生死糾結,同樣值得憂慮和關注。
前路麯摺崎嶇,失誤和挫摺是民族的宿命?悵望山河,愁緒滿懷,希望或許便在再後望之中——一些決策,一些項目,“功”在當代,卻未必利在韆鞦。曆史與地理、成功與失敗,長遠與短見,難道不值得用科學發展觀重新思考、重新審視?
作者以熾熱的情懷、廣博的學識,嚴謹的分析,深邃的思考,冷峻的筆觸,迎難而上,還原那些被隱瞞或者被忽略的重要真實,引導客觀深入的認知,喚醒人的科學覺醒。——這是硃幼棣繼《後望書》之後,曆時五年推齣的又一部震撼人心的力作。
..............................................................
山河之殤,心靈之震蕩!
——許戈輝,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
國朝多聰明,少傻子,多機靈,少認真,多遊戲,少嚴肅。一位纔高八鬥的學士說,所謂傻子,就是認真、嚴肅,有點兒一根筋做事的人,——不是隻求做事不求迴報,而是堅持首先把事做好,迴不迴報還在其次。傻子做事,齣於激情不錯,更重要源於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認真、嚴肅的基礎。以此標準,本書作者無疑屬傻子一類。
透過作品中的激情——憂心與憤懣,執意與取捨,我們讀到的是這個時代少有的認真與嚴肅,它們近乎莊重、華美、尊貴。
——劉蘇裏,北京萬聖書園創辦人
硃幼棣,學者、作傢。曾為新華社著名記者、國務院研究室司長。現為東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研究員。
生於浙江黃岩。做過礦山技術員,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係。曆任新華社國內部副主編,工業采訪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訪室主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副所長,中共山西省委辦公廳副主任。1992年被評為新華社高級記者,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傢。曾被國傢地礦部授予“榮譽地質隊員”,獲首屆萌芽創作奬、首屆地球奬。現為國傢軟科學評審委員會專傢,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浙江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
硃幼棣在經濟、地質、能源、醫藥、文學甚至書法等諸多方麵有較深研究,齣版過十多部著作。《悵望山河》是繼《後望書》、《大國醫改》後又一部力作。
作者有心。不同於一般的散文或者筆記,值得讀。
評分硃幼棣作為一個新華社記者,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敘述者,將共和國水利建設對生態、曆史文化的破壞敘述的很詳細,不過本書的文筆清晰遠不如他引用自己寫的內參。我很敬佩這個體製內員工的傢國情懷。
評分@硃幼棣 @後浪圖書 一寸山河,一次陣痛。建議配閤著@王利波博 的著名紀錄片《掩埋》來讀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有些常識和真相還真不是靠幾個所謂“專傢”隨便發錶幾句言論就能一筆抹消的。
評分長江黃河都沒有中國人的淚水流地多
評分隻是最後兩章有點意思。
《怅望山河》:一种新的文体 2013-04-10 来源:沈阳晚报 查看评论 有7人参与 明天 朱幼棣的《怅望山河》与他的《后望书》是一种新的文体。传统的文体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但朱幼棣这两本书的文体显然不是散文,也有别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难免有一些...
評分《怅望山河》:一种新的文体 2013-04-10 来源:沈阳晚报 查看评论 有7人参与 明天 朱幼棣的《怅望山河》与他的《后望书》是一种新的文体。传统的文体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但朱幼棣这两本书的文体显然不是散文,也有别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难免有一些...
評分作者:王淼,发表于晶报 每次阅读朱幼棣先生的文章,我总会产生一种十分相似的感觉,悲愤和遗憾彼此交织,剀切与痛快相互交融,既不忍卒读,却似乎又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我一直阅读下去。而每次读完朱先生的文章,毫无例外,我在大呼过瘾之余,也总会觉得如鲠在喉,不...
評分朱幼棣 1950年生于浙江黄岩,做过矿山技术员,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等职。代表作有《后望书》《大国医改》等,新作《怅望山河》日前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晚明时期袁中道在《游居柿录》中对圆明园一带的景色有过这样的描写...
評分《怅望山河》是朱幼棣继《后望书》之后的又一反思之作,思想上也是一脉相承。我虽未读过《后望书》,但对其也有过关注,略知其大致主旨。“后望”,就是要反思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之余,人文关怀的失落和传统历史文化的绝迹。如今,朱幼棣继续叩问山河,带我们寻古问今,听一听...
悵望山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