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朱幼棣 环境科学 社会 历史 中国 时评 后浪 政治
发表于2024-12-23
怅望山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大地一次次震动,灾难接踵而至……
改天换地、大干快上,一浪又一浪的冲击
浩大的工程是否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山川伤痕累累,江河枯竭,湖涸淀干,乡关望断——
失败和失误,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多
真实的隐藏和忽略,历史日渐变得模糊不辨
人们抗击命运,又徘徊于前路之艰险
难道一切都没有追问和反思的必要?
再后望,关河无渡,山川不语
求索和求学,跨越半个世纪的时空
层层深入剖析解读,秉笔直书
旧时激流已逝。需要人的科学觉醒——
拒绝盲从,转换思维,瞩望未来
....................................................
山与河,组成了大地构造,组成了辽阔的风景。祖国的山河也是我们信仰与理想的支撑。周总理说“李四光是一面旗帜!”——大震已经过去,解读龙门山大断裂,许多问题仍需求证和回答。李四光曾指出川西是个危险地区,为什么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从汶川、玉树,到西南,灾难还在一再发生,难道我 们还能无休止的开发和破坏、在地震学科中永远无所作为?
百年海河航运的兴起与衰落。“根治”变成了对母亲河的刨根断根。中国北方,北京天津,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断流了。几十年里一再在治水和治污、缺水和调水、水灾和抗旱中轮回。不恢复河流的生命与最低的生态流量,能维系华北的可持续发展吗?土地山林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仅仅过去几十年,人们便彻底遗忘了:“千岛湖”原是沃野,千年古城、无数村镇,沦为泽国。几十万移民半个多世纪的流浪、迁徙,仅仅是为了建一座装机不大的电站。
从云梦泽的消失,连天波涌洞庭的形成,再到高峡平湖,欲说还休。长江中游究竟能容几个大湖?新世纪初大规模的退田还湖刚刚结束,可后三峡时期长江中下游水系生态无情的变化,洞庭湖、鄱阳湖的生死纠结,同样值得忧虑和关注。
前路曲折崎岖,失误和挫折是民族的宿命?怅望山河,愁绪满怀,希望或许便在再后望之中——一些决策,一些项目,“功”在当代,却未必利在千秋。历史与地理、成功与失败,长远与短见,难道不值得用科学发展观重新思考、重新审视?
作者以炽热的情怀、广博的学识,严谨的分析,深邃的思考,冷峻的笔触,迎难而上,还原那些被隐瞒或者被忽略的重要真实,引导客观深入的认知,唤醒人的科学觉醒。——这是朱幼棣继《后望书》之后,历时五年推出的又一部震撼人心的力作。
..............................................................
山河之殇,心灵之震荡!
——许戈辉,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
国朝多聪明,少傻子,多机灵,少认真,多游戏,少严肃。一位才高八斗的学士说,所谓傻子,就是认真、严肃,有点儿一根筋做事的人,——不是只求做事不求回报,而是坚持首先把事做好,回不回报还在其次。傻子做事,出于激情不错,更重要源于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认真、严肃的基础。以此标准,本书作者无疑属傻子一类。
透过作品中的激情——忧心与愤懑,执意与取舍,我们读到的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认真与严肃,它们近乎庄重、华美、尊贵。
——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创办人
朱幼棣,学者、作家。曾为新华社著名记者、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现为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研究员。
生于浙江黄岩。做过矿山技术员,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2年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曾被国家地矿部授予“荣誉地质队员”,获首届萌芽创作奖、首届地球奖。现为国家软科学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
朱幼棣在经济、地质、能源、医药、文学甚至书法等诸多方面有较深研究,出版过十多部著作。《怅望山河》是继《后望书》、《大国医改》后又一部力作。
CCP建政以来一直热衷于各种“大手笔”的“改造”和“规划”。掌权者一声令下,就可令江河断流,把古建铲平,让千百万人离开家园。在专横的背后只有人定胜天的狂妄和对利益的追逐,丝毫看不到对私权、对民意的尊重和对传统、对自然的敬畏。如果还想给未来留点美好的东西,这个朝代必须尽早结束。
评分CCP建政以来一直热衷于各种“大手笔”的“改造”和“规划”。掌权者一声令下,就可令江河断流,把古建铲平,让千百万人离开家园。在专横的背后只有人定胜天的狂妄和对利益的追逐,丝毫看不到对私权、对民意的尊重和对传统、对自然的敬畏。如果还想给未来留点美好的东西,这个朝代必须尽早结束。
评分政治决策“倒逼”科学论证:一部从南水北调到三峡工程的大型工程祸国殃民史。
评分泛读。如果说,作者认为的地震可以预测、中国可能会火山爆发、水利工程对地质生态有大影响等观点可能在专业领域还存在争议,那么,书中描写的触目惊心的污染、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大小水坝造成的溃坝和大量死亡数字、因治山治水导致的地质和人文灾难,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水利工程是利国利民的,但并非都利了国利了民,这样的声音太少了。唯一不足,作为记者,书是报告文学的语言,过于煽情。
评分别的章节不说,地震目前条件下的确是无法预报的。作者缺乏基本的公正态度,仅仅依靠国外的一本地质书,一次成功例子就高高在上做悲天悯人状来指责国内的地震学者。
《怅望山河》:一种新的文体 2013-04-10 来源:沈阳晚报 查看评论 有7人参与 明天 朱幼棣的《怅望山河》与他的《后望书》是一种新的文体。传统的文体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但朱幼棣这两本书的文体显然不是散文,也有别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难免有一些...
评分《怅望山河》是朱幼棣继《后望书》之后的又一反思之作,思想上也是一脉相承。我虽未读过《后望书》,但对其也有过关注,略知其大致主旨。“后望”,就是要反思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之余,人文关怀的失落和传统历史文化的绝迹。如今,朱幼棣继续叩问山河,带我们寻古问今,听一听...
评分再后望,唤科学醒来 评《怅望山河》 第一次认识朱幼棣,是从他的《后望书》开始的,他对于祖国河山历史、人文、地理了解的深入,非同小可。建国以来大跃进式的社会运动和经济改革,给华夏大地的各种破坏,在他的笔下显得如此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无能挽回的就是已经...
评分作者:王淼,发表于晶报 每次阅读朱幼棣先生的文章,我总会产生一种十分相似的感觉,悲愤和遗憾彼此交织,剀切与痛快相互交融,既不忍卒读,却似乎又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我一直阅读下去。而每次读完朱先生的文章,毫无例外,我在大呼过瘾之余,也总会觉得如鲠在喉,不...
评分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人,在北方求学三年来一直很难适应这里干燥的气候。如果要我来形容北方,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华北地区,那么便是“浑黄”“灰霾”以及“干秃”这类词了。 我无意挑起任何南北之争。只是每次坐着火车从从南到北,进入华北境内总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怅望山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