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科举考试与文学

北宋科举考试与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岩,1974生。1992年至2002年间,分别就读于吉林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并分获文学学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文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2004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任教至今。研究领域主要为宋代文学与中国科举制度。现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的研究工作。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林岩
出品人:
页数:296
译者:
出版时间:2006-12-1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54564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科举 
  • 文学 
  • 宋史 
  • 科举史 
  • 林岩 
  • 文献学 
  • 文学史 
  • 宋辽金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研究北宋时期的科学制度对当时文学的影响:第一章主要论述北宋的发解试;第二章论述北宋前期进士科考试与文学的关系,指出该时期科举考试的重点是诗赋,从而影响了当时的学风;第三章论述熙宁贡举对于学风、文风的影响;第四章论述哲宗朝元祐年间的科举政策;第五章论述徽宗朝为推行三舍法而制定的科举与学校的政策;第六章论述北宋晚期党争、科举与文学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另外,本书附有作者对宋代的科举考试与印刷业关系的专题专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林岩老师的书,之前泛泛地翻阅过,这几天又细细通读了一遍。收获非常大。由于此前对北宋科举考试研究的不足,因此林老师这本书主要偏重于对科举考试制度的考述,其中文学的意味不免淡了些。本书最精彩的一章是论述北宋中期谈论“性命之学”的思想风尚与古文之学的兴起之间的关系。

评分

比较好的入门专著,非常有条理,材料和论述配合得恰到好处。可惜只做了北宋的部分。

评分

这类题目难点都在其中这个“与”字,也就是如何把科举对文学的影响落到实处。作者在《引言》中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笼统论说毫无意义甚或有害。设想作者写作时,想必也在这“与”字上下了大力气。最终呈现出来的,其实仍是谈科举的多,谈文学的较少,而两者的关系主要是科举考诗赋与否影响士人对诗赋的兴趣和学诗赋的动力。如果不曾作类似题目,或许会对这个有些平淡的结论感到不满,但其实这平实的结论或许更接近事实。在制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问题上,稍有不慎就会有过于求深、拔高的弊端。读林岩、朱刚两位老师论苏辙晚年诗的论文时便有这感觉,现在读这本书更体会到审慎平实其实并不容易。

评分

林岩老师的书,之前泛泛地翻阅过,这几天又细细通读了一遍。收获非常大。由于此前对北宋科举考试研究的不足,因此林老师这本书主要偏重于对科举考试制度的考述,其中文学的意味不免淡了些。本书最精彩的一章是论述北宋中期谈论“性命之学”的思想风尚与古文之学的兴起之间的关系。

评分

这类题目难点都在其中这个“与”字,也就是如何把科举对文学的影响落到实处。作者在《引言》中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笼统论说毫无意义甚或有害。设想作者写作时,想必也在这“与”字上下了大力气。最终呈现出来的,其实仍是谈科举的多,谈文学的较少,而两者的关系主要是科举考诗赋与否影响士人对诗赋的兴趣和学诗赋的动力。如果不曾作类似题目,或许会对这个有些平淡的结论感到不满,但其实这平实的结论或许更接近事实。在制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问题上,稍有不慎就会有过于求深、拔高的弊端。读林岩、朱刚两位老师论苏辙晚年诗的论文时便有这感觉,现在读这本书更体会到审慎平实其实并不容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