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響命運的門》內容簡介:中國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帶來精神的高揚,卻陷入瞭物質主義、實利主義、消費主義、虛無主義、犬儒主義的泥坑,造成瞭精神的危機。中國社會已患上“人類文明缺乏癥,人文素養缺乏癥,公民素養缺乏癥”。人們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公民素養,該從哪裏入手?當從閱讀開始。《叩響命運的門》精選瞭古今中外最為著名的人文素養經典文本88篇。這些篇章充滿生命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對經典的閱讀,我們可以和無緣謀麵的曆史巨人或不相識的朋友進行精神的對話,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瞭文化意義的交流與傳承。人在精神上得到修養,並能從中體會到生命的歡樂和自由。
馬小平:男,1956年生,1982年師範大學畢業。先後供職湘潭、東莞、深圳等市重點中學,為重點骨乾教師、王牌語文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弟子最喜聞樂道的恩師。專事教育,遷流不改。主張中學語文課堂,應為幸福場所,親躬踐行迄今。
终于在校庆前看完马老师的这本书。些许失望。马老师看的书和文章还是有局限性吧。瑜不掩瑕,本书讲情怀的多、讲道理的少。书中文人的雾里看花、叶公好龙、自怨自艾文章,看得我起鸡皮疙瘩。南都文章的篇幅太多了,经典文章少了。 终于知道为什么南都为什么这么推崇本书…… ...
評分 評分 評分向马老师致敬! 我只是想说,原书名为《人文素养读本》,马老师在此书中选入137篇文章,有 16个关于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主题,共90多万字。很明显,这个实体书,是和谐以后的~~~ 北大钱理群教授谈起《人文素养读本》一书时作了这样的评述:“正是在这本<人文素养读本>里,马...
評分中国有几个老师有这样执着的育人理念。教育的目标首先在于使学生有能力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个装着知识的机器。在当代教育的执行下,大部分本应通过正常教育获得的知识、意识、能力,几乎绝迹。学生已经不是“人”了,而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学生,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是...
2012年11月9日-16日。從頭到尾、一篇不落地讀完瞭,謹此紀念馬小平老師。
评分我以為是馬小平自己寫的...中學時代的即視感,總覺得像一本厚厚的《讀者》。最無力的振奮就是今天說著勵誌的話,明天依然有藉口讓自己多偷點懶;我也很厭煩一些朋友生活有瞭點兒小起色就愛拿齣來顯擺,功利虛榮得不像話;總之,想象力和業餘生活是相互影響的,而我也希望自己不要像多數人那樣需要依賴參加些“豐富的活動”來錶現自己是個多有趣的人,套路有多深,人有多膚淺。
评分後麵的內容是不是馬老推薦的,都有些懷疑,內容質量太差,真應該去掉
评分當年在南周讀到馬小平的報道後,打印齣來讀的。依稀記得那句:教育是實現自我救贖的唯一途徑。
评分2012年11月9日-16日。從頭到尾、一篇不落地讀完瞭,謹此紀念馬小平老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