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夫 (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國女作傢和女權主義者。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伍爾夫是倫敦文學界的一個象徵。齣生於倫敦的伍爾夫是在傢中接受教育的,在結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親去世之後,她也遭遇瞭第一次的精神崩潰。後來她在自傳《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齣她和姐姐瓦內薩·貝爾(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後母兒子(無血緣關係)喬治和傑瑞德·杜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編輯和文學批評傢)去世之後,她和瓦內薩遷居到瞭布盧姆斯伯裏(BloomsBury)。
她在1905年開始以寫作作為職業。剛開始是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寫作。在1912年她和雷納德·伍爾夫結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務員、政治理論傢。她的第一部小說《The Voyage Out》在1915年齣版。
普遍認為伍爾夫是引導現代主義潮流的先鋒;她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傢之一和同時也是現代主義者。她大大地革新瞭英語語言。她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在人們心底裏的潛意識。有人在一篇評論裏講到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嚮推進瞭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造性至今仍然産生很大的影響。
Set on the English coast against the vivid backdrop of the sea, The Waves introduces six characters who are grappling with the death of a beloved friend, Percival. The characters are almost imperceptibly revealed through the kaleidoscopic accumulation of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mselves and each other. Regarded by many as Virginia Woolf's masterpiece, The Waves was partially written in order to exorcise her private ghosts as the central, yet absent, character of Percival represents her brother Thoby, who died in 1906. It is a poetic dreamscape, visual, experimental and thrilling.
在待了多年的学校论坛,书版,有一位我很喜爱的网友。她迟迟没有结婚,在追寻自己的事情。我向她建议要学会接受庸常的生活,接受一个面目平庸的陌生男子。我以为这些就是真理的所在。直到我在这里看到伍尔夫所做的事——这些文字,在被平庸生活包裹的人一亿年也鲜能写出。 这些...
評分 評分一周时间将爱不释手的《海浪》读完。期初感觉艰涩难懂,拗口不适,也许是因为初次细品意识流小说,总是被那凌乱分散的描写分心走神。但当我偶尔触碰到了一两个触动人心,产生极大共鸣的句子,倏然就会被伍尔夫那细腻透彻的笔触所吸引。 她可以将我曾朦胧感触到的,却无法用语...
評分讀第二遍。
评分半年拖拖拖終於看完瞭…坐在海德公園裏翻的時候甚至覺得代入感更強瞭……
评分有時在辦工室或火車上無聊地想起書中的片言隻句, 都有想哭的衝動, 神經被突襲瞭。
评分「 Come, pain, feed on me. Bury your fangs in my flesh. Tear me asunder. I sob, I sob.」 「 I shall fall like snow and be wasted.」
评分從來沒發現英文可以這樣美,伍爾夫太會用動詞瞭,永無止境的穿透力,從一個事物跳躍到另一個,生活空間不停地鏇轉,放大,同時嚮前嚮後……I seem to have adopted her thoughts.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