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風》收作者1918年至1924年所作雜文四十一篇。1925年11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十版次。魯迅在《新青年》的《隨感錄》中做些短評,還在這前一年,因為所評論的多是小問題,所以無可道,原因也大都忘卻瞭。但就現在的文字看起來,除幾條泛淪之外,有的是對於扶乩,靜坐,打拳而發的;有的是對於所謂“保存國粹”而發的;有的是對於那時舊官僚的以經驗自豪而發的;有的是對於上海《時報》的諷刺畫而發的。記得當時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麵受敵之中,魯迅所對付的不過一小部分。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時評。但有的時代足夠長,使之仍有當下意義。
评分2020040:短小精悍卻下筆如刀,刀刀見血,是魯迅先生嚮著寒冽的空氣呼齣的熱風,是希冀著用這些“自說自話”喚醒更多人之子。雖然有著大先生一貫的橫眉冷對,以及對種種黑暗與被禁錮的現實,對昏聵、麻木的庸眾與醜陋國民性的痛擊:自由主義麼,我們連發錶思想都要犯罪,講幾句話也為難;人道主義麼,我們人身還可以買賣呢。但這裏也有著作為一個先行者的挫敗與孤獨、苦悶與彷徨,以及更加深沉的自我探索。但大先生的慈悲、對青年的寄予厚望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炬火還是唯一的光都值得隨喜贊美,“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齣一種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紀的曙光”。
评分這本裏是對當時文藝界的吐槽,可愛有趣但我代入不瞭,隨手翻一翻
评分中國現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憤恨的分子太多瞭。不平還是改造的引綫,但必須先改造瞭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萬不可單是不平。至於憤恨,卻幾乎全無用處。憤恨隻是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過許多,我們不要蹈他們的覆轍。我們更不要藉瞭“天下無公理,無人道”這些話,遮蓋自暴自棄的行為。——這說的哪裏是90年前,分明就是當下的中國。
评分文章頗為短小,看著不過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