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關於《三國演義》的小說情節與三國時代曆史事實的略帶考證性質的隨筆。全書共39篇,外加顧學頡和端木蕻良的序兩篇,大約8萬字。本書作者陳邇鼕(1913-1990)是我國著名學者,古典文學評論傢。1954年調入人民文學齣版社,先後齣版《蘇軾詩選》(人民文學齣版社)、《蘇軾詞選》(人民文學齣版社)和普及讀物《蘇東坡詩詞選》(人民文學齣版社)等,另有《閑話三分》等論著行世。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故事經由這本小說的渲染已深入國人的心中,很多人都把小說情節等同於曆史事實。然則,小說與曆史之間究竟是怎樣一種關係?章學誠評論《三國演義》是“七實三虛”,這樣的比例對不對?作者在構思小說時為什麼要“虛”?又究竟是“虛“在何處?哪些地方“虛”得好?好在何處?哪些地方“虛”得不好,為何不好?在“虛”之外,又有哪些地方是“實”的,是從陳誌和裴注中取材的?這些材料又有哪些張冠李戴瞭?所有這些問題,都將在本書中得到一一解答。
古来衣袋诏的故事较多,其中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能明确的,屈指可数。 汉献帝寄人篱下,心中对曹操有恨,想必是实情。心中愿意有人来勤王,也是常理。但是,董承之人非机密之人,非重臣,此等重要之事托付于他,可以成事乎? 董承可能见曹操飞扬跋扈,可能出于为君报国之心...
評分古来衣袋诏的故事较多,其中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能明确的,屈指可数。 汉献帝寄人篱下,心中对曹操有恨,想必是实情。心中愿意有人来勤王,也是常理。但是,董承之人非机密之人,非重臣,此等重要之事托付于他,可以成事乎? 董承可能见曹操飞扬跋扈,可能出于为君报国之心...
評分 評分 評分古来衣袋诏的故事较多,其中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能明确的,屈指可数。 汉献帝寄人篱下,心中对曹操有恨,想必是实情。心中愿意有人来勤王,也是常理。但是,董承之人非机密之人,非重臣,此等重要之事托付于他,可以成事乎? 董承可能见曹操飞扬跋扈,可能出于为君报国之心...
一個有趣的小本子
评分易中天講的,陳邇鼕都講過瞭
评分早期這些說三分的書都是好的,包括黎東方、金性堯、呂思勉等等人,用三國誌和三國演義對讀,也是基本手法,周思源在百傢講壇也是這麼講的,不過最後,隻有易中天暴得大名。但恰恰是易中天的書會最不好看,因為口語中說得很溜的東西寫成書,實在嫌灌水太多。有些先看瞭易中天的人,再看前人的書時便評價瞭無新意,真不知從何說起。
评分一個有趣的小本子
评分funny,作者真功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