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三国演义》的小说情节与三国时代历史事实的略带考证性质的随笔。全书共39篇,外加顾学颉和端木蕻良的序两篇,大约8万字。本书作者陈迩冬(1913-1990)是我国著名学者,古典文学评论家。1954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苏轼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苏轼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普及读物《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另有《闲话三分》等论著行世。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故事经由这本小说的渲染已深入国人的心中,很多人都把小说情节等同于历史事实。然则,小说与历史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章学诚评论《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这样的比例对不对?作者在构思小说时为什么要“虚”?又究竟是“虚“在何处?哪些地方“虚”得好?好在何处?哪些地方“虚”得不好,为何不好?在“虚”之外,又有哪些地方是“实”的,是从陈志和裴注中取材的?这些材料又有哪些张冠李戴了?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在本书中得到一一解答。
汉末虽有黄巾之变,但去古不久,人心思汉倒也事实。故而诸侯学春秋五霸,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在背后操纵,以为上策。 后曹公统一江北,人民安定,思汉的情节就淡了不少。曹公之子曹丕登基大幕一开,刘备孙权就不装忠臣孝子了。
评分董太师平反清流,用清流之人,一则是为自己贴金,二则是本身身为外臣可能也并不喜欢宦官集团,三则是为自己废皇帝而争取民心。董太师并非一个鲁莽冲撞之人。
评分董太师平反清流,用清流之人,一则是为自己贴金,二则是本身身为外臣可能也并不喜欢宦官集团,三则是为自己废皇帝而争取民心。董太师并非一个鲁莽冲撞之人。
评分在《三国演义》中,周郎完全沦为了配角,为诸葛亮配戏。 辛弃疾曾经在《大江东去》一词中,对周郎和孙仲谋大力地赞扬,可见当时之人,还是识得英豪的。 后世为了突出刘备正统,为了突出孔明,只能是委屈周郎了。
评分文艺作品的传播力总是比起单纯的历史书来得广泛。 《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似乎已经代替了真实的历史真相。 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些故事,不仅仅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在于人们在其中看到了忠奸善恶。人们总是有怜悯之心的,总是向善的多,所以同情刘皇叔的多。 后人认为《史...
10.5.26看。封面頗好看,繪關羽坐看書,周倉持刀立於後之圖,雖然關羽所看之書乃後世線裝書,非關羽時所能有。
评分闲来消遣。
评分前面读了一篇南大文学院的于溯写钟会钟毓兄弟的随笔,想起这本书,补标记一下。此类文史随笔,终是老辈擅场。
评分休憩134th,吕公提及此书,因此寻来读,坦白地说有些失望,平易浅显的过分,没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东西。不过留在大陆的那批学人文风似乎都是这样,平易朴实,用老妪能解的语言把道理说通说透,此书最让我满意的部分其实是序言,序言里儿时读三国的经历,如同我自己的一样,倍感亲切
评分一个有趣的小本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