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作者追溯了维也纳的儿时经历引起他对记忆的强烈兴趣,这一兴趣首先体现在对历史和精神分析的爱好,然后转到脑生物学领域,跨越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最终从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破译了人类记忆密码,从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为了满足人们对追寻记忆痕迹的好奇和渴求,坎德尔教授娓娓道来,把个人成长融入科学发展历程,讲述他传奇的人生探索之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治学之道和大家风范。
这是一位科学巨匠走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心路历程。他对前辈和同行的尊重与谦和,对年轻一代的提携和鼓励,对故土维也纳的眷念,以及身为犹太人所特有的民族自豪感,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Kandel)1929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956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3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物理学系教授、霍华休斯医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科普著作,等慢慢消化了再写个书评吧,先把几个勘误贴一下(整本书的翻译仍然是非常高质量的)。 P197倒数第二段。 译文:Watkins和Graham Collingridge发现在海马中谷氨酸充当两种受体:AMPA受体和NMDA受体,AMPA受体调节一般的突触传递并且在突触前神经元...
评分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五星推荐。 书名“in search of memory”一语双关,一方面指作者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又指本书的内容:凭借记忆写出的人生自传。 说起脑科学,在数年前差点和它结下缘分。当时在研究生入学选择时有几个可能的去处,其中之一是中科院脑认知科学研究所(似...
评分这本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写的《追寻记忆的痕迹》,身为一个996,我花了20天左右,每天下班之后利用业余的时间坚持阅读完毕。每天仅读1~2章,不敢读太多,这是因为这本书有太多太多对我来说未知的词汇,以及大量的理论需要消化。读的...
评分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五星推荐。 书名“in search of memory”一语双关,一方面指作者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又指本书的内容:凭借记忆写出的人生自传。 说起脑科学,在数年前差点和它结下缘分。当时在研究生入学选择时有几个可能的去处,其中之一是中科院脑认知科学研究所(似...
评分这本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写的《追寻记忆的痕迹》,身为一个996,我花了20天左右,每天下班之后利用业余的时间坚持阅读完毕。每天仅读1~2章,不敢读太多,这是因为这本书有太多太多对我来说未知的词汇,以及大量的理论需要消化。读的...
好书,连我这个生物盲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也学了好多东西,关于突触,精神、大脑和神经的关系。越来越证明了人是没有灵魂的啊,一切都是在生物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评分这实在是给了我无比的读书享受,无论我能从中得到什么,但这个读书的过程很好。 看完后,我会写一篇书评说说我得感受。 我食言了,这本书看了大半本。然后就收起来了。 除了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外,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以及他自我学习的过程让人佩服!
评分生命科学探索的画卷,同时可以看到直觉对于一个人做出重大选择的决定性意义。对于认知神经科学来说,是必读之书,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对于自身的伟大认识。
评分收获非常大
评分科普书的标杆。读得很累,但收获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