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传统农业》内容简介:舒尔茨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从事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当时,农业经济隶属于农学的范围。他反对这一传统,认为农业经济学应该是一般理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他坚持按这一看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为现代农业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于1902年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阿灵顿郡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父亲是小农场主。他受教于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后先在衣阿华州立大学任教,四十年代后转至芝加哥大学任教,一直到1972年退休。此外,舒尔茨还曾在美国政府农业部、商务部、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兼职。现为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
舒尔茨六十年代后,把对农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从而对发展经济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年)、《农业经济组织》(1953年)、《向人力资本投资》(1961年)、 《经济增长与农业》(1968年)、《人力资本投资》(1971年)等。
由于他在经济学方面的这些贡献,特别是由于《改造传统农业》一书对发展经济学有着重大的理论和政策意义,他于1979年与另一名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舒尔茨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1980年他来华访问期间,曾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演讲,赞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单论内容,《改造传统农业》似乎有点落伍,至少在中国、印度、俄罗斯,书中提到的农村农业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但这本书最核心的精神,是每一个研究经济的人都必须重视的——用经济学思路解决经济问题。 长期以来,经济研究有两个重大的扭曲,一个是余量化,一个是模型化。余量...
评分本书的核心观点: 农业也可以成为增长的源泉。靠剥夺农业为工业化进行资本积累从长期来看是有害的。 传统上认为农民是愚昧,保守,对市场价格反应不敏感是不正确的。 隐蔽失业理论的假设是不充分的。农民采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生产,基本上达到了现有生产条件下的最优。...
评分读书会推荐书目,以下梳理,仅分享。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笔记 一、主论点 发展传统农业的国家经济为什么没有实现增长? 二、分论点 1、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高,农业产量与农业人口密切关联 2、投资缺乏激励—收入流价格理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3、人力资本投...
评分流行的观点是:中国农村很小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是低效的,因为它限制了机械的使用。 诚然,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受制于良种、化肥、杀虫剂、机械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低水平发展。但实际上中国的“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各种资源业已得到了有效配置,通俗地说...
评分《改造传统农业》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方面的一本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共分12章,通过对传统农业的特性,传统农业中的主要要素,以及可改造的农业生产要素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开篇舒尔茨便最先阐述了传统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低收入社会能通过有效地配置其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幅度...
书不错,翻译较差
评分经典,以后还要细看
评分四星。学新制度经济学的时候读的。
评分翻译太烂
评分全书目的非常明确 首先是驳斥零边际劳动力理论 确认农民本身并不愚昧 懂得锱铢必较的道理 也知道根据目前状态进行最优化 完全符合经济学规律 可以按照经济学的角度来规划农业 而不是作为工业的附属 减少农业人口将会降低生产(引用了天灾等的例子作为佐证)在此基础之上 对农业发达国家 以及相对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具体分析 从资本 技术 连续性等方面对改造传统农业的可能性加以剖析 确定农业的根本地位 并对农业现代化的未来作出了一些展望(其中大部分也已经实现了) 舒尔茨的这本书 虽成书于上世纪中叶 对当前的农业改造仍具有指导意义 内文比梁小民等的序言精彩流畅得多 而且序言本身只是给出了文章总结 却又不如舒尔茨本人写得简洁易懂 建议直接跳过序言部分 专注于原文即可 舒尔茨那几本关于人力投资和报酬增殖的书 亦可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