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吴重庆
出品人:
页数:26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6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579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农村
  • 乡土中国
  • 吴重庆
  • 中国研究
  • 转型社会
  • 人类学
  • 乡土重建
  • 熟人社会
  • 社会重建
  • 无主体
  • 社会结构
  • 共同体
  • 信任机制
  • 基层治理
  • 社会变迁
  • 人际关系
  • 社会秩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吴重庆教授自1996年至今已发表的与中国基层社会研究相关的论文的结集。作者独创“无主体熟人社会”概念,并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形成置于“大历史”的视野下加以考察,籍此从某一侧面观察中国基层社会在革命及后革命时代的历程与特征。“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今日中国广大“空心化”乡村的社会特征。

作者简介

吴重庆,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开放时代》特约主编。

目录信息

一 革命及其遗产
中国革命中的阶级分析、底层收益与社会再造
——基于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农村调查报告的分析/003
革命的底层动员——在才溪读《才溪乡调查》/037
集体经济再思考——《崖口资料汇编》序/049
社会主义新传统问题/052
社会主义“大历史”的议题
——以《开放时代》的议题设置为例/057
附同享作为“大历史”的认识方式/068
底层社会/076

二 后革命时代的乡土变迁
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组织关系的变迁——广州南村调查报告/085
村治及其本土资源/128
村委会选举与乡村社会的自组织资源/139
农民为何有“利”不图/152
搁浅于时光长河的乡土与人——《华南古村落》自序/158

三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169
附乡土中国的变迁——也说“无主体熟人社会”/178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儒学“下乡”/184
乡土儒学资源的再生/193
道德重建如何可能/208
从道德危机的范围和程度看道德重建/216
中国农村的社会建设
——奥一网“中欧论坛·中国直播室”的访谈/234
社会建设:离“池底”最近的一个缺口/243

附 录 农村研究与社会科学本土化/247
后 记/25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名很有特色,封面设计也很好,拿到手里,感觉很不错,带有颗粒感的暗纹,很有味道。作者独创“无主体熟人社会”概念,并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形成置于“大历史”的视野下加以考察,借此从某一侧面观察中国基层社会在革命及后革命时代的历程与特征,揭示今日中国广大“空心...  

评分

评论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作者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国内的被称之为“家”我还乐意认真拜读之的作者之一,估摸着也没有之二了。所以我很认真的把他的那本被封著作制作成一个本子预备好好读一读。我不知道很多和我一样不为考试却乐意读书的人有没有发现,当一定范围的地区思想进...

评分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重庆自1996年至今已发表的与中国基层社会研究相关的论文的结集。作者将各篇文章按照无主题熟人社会形成的原因、无主题熟人社会的状况及存在问题、对无主体熟人社会进行重建的思路进行了安排,循着这个思路可以从某一侧面看...  

评分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重庆自1996年至今已发表的与中国基层社会研究相关的论文的结集。作者将各篇文章按照无主题熟人社会形成的原因、无主题熟人社会的状况及存在问题、对无主体熟人社会进行重建的思路进行了安排,循着这个思路可以从某一侧面看...  

评分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重庆自1996年至今已发表的与中国基层社会研究相关的论文的结集。作者将各篇文章按照无主题熟人社会形成的原因、无主题熟人社会的状况及存在问题、对无主体熟人社会进行重建的思路进行了安排,循着这个思路可以从某一侧面看...  

用户评价

评分

本土概念的理论探讨何以可能,构成了社会科学本土化的一大难题。

评分

吴重庆从空壳化乡村现实提出的“无主体熟人社会”概念与贺雪峰提出的“半熟人社会”概念不同,半熟人社会揭示的是与熟人社会之间的量(熟识程度)的差异;无主体熟人社会揭示的是与熟人社会之间的质的变化。无主体熟人社会的特征为舆论失灵、面子贬值、社会资本流散、熟人社会特征的周期性呈现。

评分

乡土社会的“私人”一面,以及“陌生人社会”中的责任意识淡薄皆是各自弊端。道德约束领域日趋缩小与“无政治的政治”的出现,约定俗成的限制与规范性的制约力量都有各自所触及不到的部分。转而说开放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化中,社区是开放性的,此时需要的是公民社会对公共利益有关系的政治生活的参与。现正逢主体回乡热潮,面子与账都该结算起来了。

评分

1、无主体熟人社会这篇文章亮点。 2、研究中国不能割裂前三十年跟后三十年。如何做一个合理解释还在尝试。 3、不仅要研究农民外出务工导致的农村空心化,同时也要研究输入地这些农民的社会关系。 4、提出的解决办法应多点。提出复兴家族传统、祠堂、NGO等以加强人与人之间联系。若不能够或许NHK搞的《无缘社会》里面出现的情况将会出现在若干年后的我国。

评分

有一定解释力,是重建,而非复兴,很有道理。但需要做的其实更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