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共8章。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达、不平等条约影响之深刻化、由北伐到抗战、平等新约的内容与今后建国工作之重心、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
这本书是蒋先生的政治宣言,从头至尾的描述了他对中国国家/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看法,以及对抗战结束后国家发展的展望。这么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和题目,我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妄作评论,只是摘录几个其中的议题,读者自己见仁见智吧。 首先最明显感觉的,就是他十分强烈的民...
评分这本书是蒋先生的政治宣言,从头至尾的描述了他对中国国家/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看法,以及对抗战结束后国家发展的展望。这么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和题目,我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妄作评论,只是摘录几个其中的议题,读者自己见仁见智吧。 首先最明显感觉的,就是他十分强烈的民...
评分纵观豆瓣关于本书的书评(当然也包括我的这一篇),对比陈伯达的那一篇都真的是弱爆了。不过事先说明我的书评其实不过是个人感想而已。 ————————————分割线———————————————— 自从看完《新宋》和《窃明》后,我就对宋史、明史和中国...
评分高三还是“果粉”的我,在一本历史教辅上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就激动地在网上搜索,找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资源。那个资源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极有可能是将繁体字直接机器简化的,到处都是错别字。不管怎样,因为当时只能偷偷地用电脑,不方便看电子书,于是我就把它传到了学校...
评分陶希圣的立论方式太刁滑了。倘若一切不公和混乱的根源都在不平等条约,则废约之主KMT就可独占一切正当性,没有KMT就没有新中国了。不过凭“抗战”而“建国”的居心,此书中已显露无余,1944年的军事失败和史迪威事件的阴影,也已埋下了。
评分实为侍从室捉刀代笔,为枪手之作。可惜,也是蒋公唯一一本公开的“著作”。
评分“因为学西洋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
评分“因为学西洋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
评分这本不如《苏俄在中国》,蒋公对共产看得是非常清楚的,只不过最终剿匪不力。。。 当年受“社会主义潮流”影响,从孙中山、各类知识分子和国民政府想搞的都是国家计划经济来的,这一定程度上也注定了中国的命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