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戈爾巴喬夫改革運動的曆史背景和序幕
第一節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停滯和社會對改革的呼喚
一 勃列日涅夫執政前期的改革、穩定使蘇聯的綜閤國力空前強盛
二 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蘇聯社會的衰頹和潛伏的危機
三 蘇共領導層的思想僵化和消極因素的增長
第二節 安德羅波夫的改革思想和初步措施
一 勃列日涅夫的病逝和安德羅波夫的接班
二 安德羅波夫改革的開端
三 安德羅波夫為蘇聯後來的改革在乾部組織方麵所做的準備
第三節 契爾年科的短暫過渡和戈爾巴喬夫的執政
一 契爾年科上颱時的形勢
二 契爾年科思想守舊,但不反對革新試驗
三 契爾年科病逝和戈爾巴喬夫接班
第二章 戈爾巴喬夫改革運動的起航和方嚮的偏移
(1985年3月蘇共中央非常全會-1988年6月蘇共第19次代錶會議)
第一節 戈爾巴喬夫“加速戰略”的形成和領導班子的組建
一 1985年3月的蘇共非常中央全會
二 1985年4月蘇共中央全會,改革起航的裏程碑
三 1985年6月的科技大會的新氣象和新期望
四 蘇共二十七大的準備和召開
第二節 蘇共領導核心的分歧和改革方嚮的偏移
一 蘇共領導核心的分歧和發展
二 蘇共1987年1月中央全會的“轉摺”
三 蘇共一月全會後民主化、公開性的推行和政治氣候的變化
四 蘇共1987年6月中央全會和經濟體製改革的全麵構想
五 戈爾巴喬夫慶祝十月革命70周年的報告和《改革與新思維》一書的齣版
六 蘇共第19次全國代錶會議和改革運動的轉嚮
第三節 蘇共領導核心內的分歧和鬥爭
一 改革中的“激進”與“漸進”的分歧和鬥爭
二 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的鬥爭和葉利欽對蘇共的反叛
三 自由化思潮的泛濫和利加喬夫與雅科夫列夫的鬥爭
第三章 戈爾巴喬夫錯誤路綫的推行和民主派的崛起及奪權
(1988年6月蘇共第19次代錶會議1990年7月蘇共二十八大)
第一節 政治體製改革的全麵推行和民主派的崛起
一 政治體製改革的“休剋療法”
二 葉利欽的東山再起和民主派勢力的形成
三 民主派反對蘇共領導權的鬥爭和蘇共中央實行多黨製、總統製的決定
四 民主派的奪權鬥爭在列寜格勒、莫斯科、波羅的海三國及俄聯邦取勝
第二節 經濟改革受挫和經濟形勢的惡化
一 改革初期戈爾巴喬夫麵臨的經濟形勢和經濟改革戰略
二 1987年6月蘇共中央全會經濟改革的構想、問題和效果
三 關於嚮“可調控的市場經濟”的過渡和爭議
四 兩種經濟改革方案和兩條發展道路的鬥爭
五 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失敗的原因
第三節 民族衝突和民族分立主義的迅速發展,聯盟受到解體威脅
一 改革初期蘇共領導忽視民族問題的存在
二 納—卡州民族糾紛的曆史淵源和發展
三 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運動
四 在其他地區,民族糾紛衝突亦接連不斷
五 這一時期民族衝突及民族分立主義迅速發展的原因
第四節 蘇共黨內的分裂和二十八大的結局
一 蘇共黨內的思想混亂、組織渙散和蛻變
二 蘇共領導核心的分裂和戈爾巴喬夫思想的演化
三 三種力量的主張和綱領
四 三個綱領的討論和鬥爭
五 俄羅斯共産黨的建立和蘇共二十八大的預演
六 蘇共第28次代錶大會的召開和結局
第四章 民主派的“殘酷”奪權和戈爾巴喬夫政權的潰退
(1990年7月蘇共二十八大之後~1991年“8?19”事件前夕)
第一節 戈、葉圍繞嚮市場經濟過渡問題的聯閤和鬥爭
一 戈、葉在經濟改革計劃問題上的首次聯閤
二 兩個嚮市場經濟過渡計劃的鬥爭和戈氏的搖擺
三 葉利欽掀起倒閣倒雷風潮和戈爾巴喬夫的猶豫退讓
四 調和“不能調和的事”,戈、葉的首次聯閤破裂
五 俄羅斯民主派聯閤掀起反蘇反共反對十月革命的新高潮
第二節 戈、葉圍繞主權和“聯盟條約”問題的聯閤及鬥爭
一 在俄聯邦的推動下全蘇爆發“主權戰”、“法律戰”
二 戈、葉在睏境中各有需求,實現“第二次握手”
三 籌簽“聯盟條約”的矛盾和鬥爭
四 全蘇第四次人民代錶大會上的鬥爭和戈、葉聯閤的再次決裂
第三節 在國內形勢劇烈震蕩中,葉、戈由對抗再次聯閤
一 立陶宛危機與葉、戈矛盾的再度激化
二 戈爾巴喬夫對國內鬥爭的反思和他的“政治中派主義”
三 圍繞全民公決的鬥爭——要不要堅持社會主義製度和聯盟國傢
四 俄聯邦第三次人代會上兩種勢力的較量和葉利欽權力的鞏固與擴大
五 戈爾巴喬夫領導集團的新睏境和再退讓,戈、葉實現第三次聯閤
第四節 反共反社會主義勢力的猛烈進攻和戈爾巴喬夫領導集團的潰退
一 反對慶祝十月革命節,民主派發齣摧毀社會主義製度決戰的動員令
二 葉利欽競選俄聯邦總統的勝利和權力的再擴張
三 葉利欽再次訪美和他的首道“總統令”
四 蘇共中央的最後一次全會,新綱領草案宣告蘇共政治死亡
第五節 蘇聯社會危機日趨嚴重,蘇共進一步分化、瓦解
一 社會危機更為嚴重,蘇聯成為世界反共主義的中心
二 聯盟政府對局勢逐步失控,蘇共的政治影響日益縮小
三 黨員思想混亂,退黨現象劇增
四 蘇共黨內由政治思想分歧走嚮組織上的分裂
第六節 蘇共及聯盟中央的一些骨乾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而鬥爭
一 俄共領導核心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而進行的鬥爭和受到的破壞
二 三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頑固堡壘”
第五章 民主派的全麵掌權和蘇共亡黨蘇聯亡國
(1991年8月“8?19”事件~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
第一節 “8?19”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一 “8?19”事件的爆發中斷瞭戈氏簽約計劃的進程
二 “8?19”事件引起的國際震動和反響
三 民主派的反擊和形勢的逆轉
四 “8?19”事件的背景、性質和迅速失敗的原因
第二節 “8?19”事件後的反共浪潮和蘇共的滅亡
一 戈爾巴喬夫從一個睏境走進另一個睏境
二 民主派聲勢大振,反共氣氛熾烈
三 解職、逮捕和白色恐怖
四 戈爾巴喬夫變成瞭“另外一個人”,來到“另一個國傢”
五 戈爾巴喬夫的“建議”和蘇共的滅亡
第三節 “8?19”事件後葉利欽乘機全麵奪取聯盟的軍、政、財權
一 葉利欽乘勢全麵奪權
二 葉利欽提齣“修改邊界”,引起四鄰的驚恐不安
第四節 “8?19”事件後各共和國離心傾嚮的加劇和戈氏維護聯盟的最後努力
一 “8?19”事件後各共和國離心傾嚮的增長和戈、葉的不同打算
二 俄、烏等共和國背離中央的活動及與戈氏的周鏇
三 戈、葉等共謀解散全蘇人民代錶大會,權力進一步轉嚮各共和國
第五節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走嚮最後一幕
一 在新形勢下戈、葉互有需求,同床異夢
二 葉利欽戰略重點的轉換
三 葉利欽決心實施“爭取實現一國資本主義”的激進政策
四 戈爾巴喬夫陷入“聯盟條約”的“死鬍同”
五 俄、烏等共和國謀求獨立的活動和美國對蘇政策的轉變
第六節 彆洛韋日協議和聯盟的末日
一 彆洛韋日的三國協議和對它的反應
二 阿拉木圖會晤和獨聯體的確立
三 戈爾巴喬夫的告彆演說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滅亡
第六章 對蘇聯劇變原因的分析
第一節 對蘇聯劇變原因的各種看法和分析
一 我國學者的看法和分析
二 兩位西方進步學者對蘇聯劇變的看法
三 原蘇聯一些政治傢和學者對蘇聯劇變的反思和看法
第二節 戈爾巴喬夫對十月革命、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及改革的看法和反思
一 戈爾巴喬夫對十月革命的看法
二 戈爾巴喬夫對過去70年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看法
三 戈爾巴喬夫對蘇聯六年改革運動的看法和反思
四 戈爾巴喬夫對蘇聯劇變的看法及反思
第三節 蘇聯劇變的原因分析
一 蘇聯解體是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
二 導緻蘇聯劇變直接的主要的原因是戈氏領導集團所推行的錯誤路綫和政策
三 戈爾巴喬夫領導集團錯誤路綫的集中體現是“人道的
民主的社會主義”,其思想理論基礎是社會民主主義
四 戈爾巴喬夫的妥協動搖、優柔寡斷、腳踏兩隻船的
決策風格,是造成改革運動迅速失敗的另一個原因
五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左派”缺乏獨立的綱領和成熟的
核心,未能充分依靠和發動群眾開展對反動派的鬥爭
六 蘇聯劇變中的曆史因素
七 蘇聯劇變中的外部因素
第七章 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些問題
一 社會主義國傢資本主義復闢的危險和領導核心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二 堅持無産階級專政,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對社會
主義國傢的改革、發展和鞏固極為重要
三 堅持共産黨的領導,黨自身必須保持本色,真正成為人民根本利益的代錶者
四 必須采取正確的方法,在意識形態領域裏捍衛馬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五 必須使全民的資産真正為全民所有纔能使社會主義製度與勞動人民血肉相連
六 誰是蘇聯社會主義的“掘墓人”,如何看待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精英集團”
七 蘇共是如何喪失民心黨心而無聲息地倒下去的
八 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及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是個長期的認識和實踐的探索過程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