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泉式部日記

和泉式部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民
作者:[日] 和泉式部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林文月
出版时间:10/1/1997
价格:$11.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142685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学
  • 和泉式部
  • 林文月
  • 日本
  • 平安时代
  • 外国文学
  • 日记
  • 爱情
  • 和泉式部
  • 日本古典文学
  • 物语文学
  • 女性作家
  • 平安时代
  • 古典小说
  • 日本文学史
  • 日记体文学
  • 女性视角
  • 古典文学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和泉式部,是日本平安時代與《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及《枕草子》作者清 少納言鼎足而立,稱為三才媛的女性作者。本書記載和泉式部與敦道親王之間的愛情,採日記方式記錄。有大量的詩歌往來,以顯示男女二人由初識之試探情愛,至熱戀之甜美與憂慮 ,乃至共同生活之後的堅定信賴。從和歌與散文的鋪敘可以看出,作者和泉式部是一位熱情多感而敢愛敢恨的女 子,其特立獨行的個性與行為,甚至在男女關係相當開放的平安時代,亦不失為聳 人聽聞、備受譏議的;而她所展現於詩歌文章的才藝與學識,也自有其超凡脫俗之處。

作者简介

作者 和泉式部是日本平安时代与紫式部、清少纳言并称的三大才女之一,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和泉式部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和歌歌人,位列中古三十六歌仙

译者 林文月(女,1933年-),台湾省彰化县人,作家、学者、翻译家。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史丹福大学客座教授、捷克查尔斯大学客座教授。身兼研究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种身分,并且于这三个领域中都交出亮丽的成绩单。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注释很详尽,很不错。 千年前的爱恋。与今人的情感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形式上现在更加多种多样,那时候送信什么的还是没有现在发微信快啊,不过那时候倒是更有意趣,更能体味四时景致的风雅。而且恋爱过程的发展还是不知道怎么就突然传了几次信就开始了,和源氏物语一样,没怎...  

评分

《和泉式部日记》是我看的林文月翻译的日本经典文学最后一部了,也是今天看完之后翻到最后才发现的,前面的《源氏物语》,《伊势物语》,《枕草子》和《十三夜》我竟已经全部都买了读过了。这本《和泉式部日记》是日本平安朝时代(大约是中国的唐朝以及唐后时期)三大才媛之一...  

评分

《和泉式部日记》是我看的林文月翻译的日本经典文学最后一部了,也是今天看完之后翻到最后才发现的,前面的《源氏物语》,《伊势物语》,《枕草子》和《十三夜》我竟已经全部都买了读过了。这本《和泉式部日记》是日本平安朝时代(大约是中国的唐朝以及唐后时期)三大才媛之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种日记的写法在现在还是有可借鉴和新颖之处,凯撒也是用第三人称写战记的,说起来第一人称的写法其实出现较晚,其实这与人们如何考虑材料的把握有关。事实也好,故事也好,如何叙述记录,一直是个问题。正因为如此,由述写方式的变迁引发的文学流派的发生也合情合理,自菲尔丁以降莫不可见这种形迹。我读的日本文学较少,也并不知道这部日记在史上的评价如何,然而让我深感趣味的是日记里对两人心态的揣摩,实是在于真真假假之间,把握并不分明,实际上读者也需刻刻加以揣测的。林的这种和歌的译法有格式上的优点,但总需添加的"兮"字实在破坏了结构上的美感,使得不够灵动,以至于译文常有呆板之处。多加注释确实美好,但仍不如周作人般出处详细,研究细致,似代读者解说之词过多,而语焉不详。书其实读了好几年,拿起放下,觉得仍欠深思。

评分

和歌应答,推扇接物,吟风弄月,好一个充满yy之感的平安京

评分

林文月还自己绘了插图,真良心

评分

6.17下完。紫式部對和泉的評價不是很高,這可能緣於嫉妒她的風流吧,和泉的和歌風格獨立,抒心罄,大膽脫俗,這也是紫式部和一些底子厚的歌仙所沒有的。這部仿物語的日記從詩文對帐上,確實可見和泉的天才般能力,連紫式部也說隨意之中可引人注目,充分流露出其才華,出身卑微的和泉詩文不比親王差,不談她的輕浮風流,只吟她那隨意造文,真乃真才女。《和泉式部》繭文春文 早生兩千載,突將惹塵埃。投身不如意,紅燐淚遮眼。才氣多隨意,深切讓人念。風流漸女紅,只怨香迷蝶。命喘中波瀾,路巧遇知音。相傳兩片櫻,寄託思戀情。花本怕冷霜,只願涙沾袖。旁人去雜音,你我空同心。我若披君裝,可比光源式。點滴不多年,芳名傳千載。

评分

这种日记的写法在现在还是有可借鉴和新颖之处,凯撒也是用第三人称写战记的,说起来第一人称的写法其实出现较晚,其实这与人们如何考虑材料的把握有关。事实也好,故事也好,如何叙述记录,一直是个问题。正因为如此,由述写方式的变迁引发的文学流派的发生也合情合理,自菲尔丁以降莫不可见这种形迹。我读的日本文学较少,也并不知道这部日记在史上的评价如何,然而让我深感趣味的是日记里对两人心态的揣摩,实是在于真真假假之间,把握并不分明,实际上读者也需刻刻加以揣测的。林的这种和歌的译法有格式上的优点,但总需添加的"兮"字实在破坏了结构上的美感,使得不够灵动,以至于译文常有呆板之处。多加注释确实美好,但仍不如周作人般出处详细,研究细致,似代读者解说之词过多,而语焉不详。书其实读了好几年,拿起放下,觉得仍欠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