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貝爾(Quentin Bell, 1910—1996),英國著名的藝術批評傢、雕刻傢、畫傢、作傢,蘇塞剋斯大學曆史與藝術理論教授;布魯姆斯伯裏文化圈主要成員剋萊夫·貝爾和瓦奈薩·貝爾的兒子、弗吉尼·伍爾夫的外甥。其著作有《弗吉尼亞?伍爾夫傳》、《迴憶布魯姆斯伯裏》等。 季進,文學博士,現任教於蘇州大學文學院。著有《錢锺書與現代西學》、《李歐梵季進對話錄》等,譯有《中國文學律條與蘇聯影響,1956—1960》(福剋馬著)等,主編有“西方現代批評經典譯叢”、“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譯叢”。
20世紀初期,倫敦的布魯姆斯伯裏城區匯集瞭一群充滿智性的年輕人——弗吉尼亞·伍爾夫、剋萊夫·貝爾、羅傑·弗萊、E.M.福斯特、梅納德·凱恩斯……他們聚談終夜,彼此欣賞,珍視理性碰撞的火焰,信奉寬容和懷疑精神,衊視“維多利亞英國”的審美情趣和道德習俗。他們的交往圈鬆散而富有個性,備受攻擊也極享尊崇,在五花八門的定義下,在褒貶不一的評論中,為英國現代文化史留下瞭精彩的一筆。昆汀·貝爾作為布魯姆斯伯裏的第二代成員,以自身為一種資料來源,於簡練、精緻的筆觸中展現瞭該文化圈的形成、發展和基本特徵,勾勒瞭主要成員的鮮明個性,為我們留下瞭一幅粗細結閤的布魯姆斯伯裏“素描圖”。
目錄:
導言
1914年前的布魯姆斯伯裏
戰爭
1918年後的布魯姆斯伯裏
布魯姆斯伯裏的個性
譯後記
我对八卦的好奇与求知愿望在这本书里落空了。作者严肃的书写语气,迫使我不得不将本来松垮的阅读姿势调整至正襟危坐的学术研习。因为,昆汀贝尔似乎更愿意给这本小书建立起一种理性思辨的基调,至少也是理性思辨的表象,而非单纯的套套血缘关系的近乎,以过来人的忆旧姿态...
評分书名:隐秘的火焰——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作者:昆汀•贝尔/Quentin Bell 译者:季进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之一,2006.06 评分:原著7/10,译文7/10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外甥昆汀•贝尔选择了从思想史的角度来描述他所认识...
評分我对八卦的好奇与求知愿望在这本书里落空了。作者严肃的书写语气,迫使我不得不将本来松垮的阅读姿势调整至正襟危坐的学术研习。因为,昆汀贝尔似乎更愿意给这本小书建立起一种理性思辨的基调,至少也是理性思辨的表象,而非单纯的套套血缘关系的近乎,以过来人的忆旧姿态...
評分书名:隐秘的火焰——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作者:昆汀•贝尔/Quentin Bell 译者:季进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之一,2006.06 评分:原著7/10,译文7/10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外甥昆汀•贝尔选择了从思想史的角度来描述他所认识...
評分书名:隐秘的火焰——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作者:昆汀•贝尔/Quentin Bell 译者:季进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之一,2006.06 评分:原著7/10,译文7/10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外甥昆汀•贝尔选择了从思想史的角度来描述他所认识...
凡人皆有個性,凡集體皆有共性,而依據作者昆汀·貝爾的筆法,布魯斯伯裏這一難以定義的團體,也許擁有一種介於個性與共性之間的“集體個性”: 讓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位妥協都不易,可他們卻實實在在地在一起聚會聊天,以口述的形式傳播著影響至今的文化現象。誠如書名所示,布魯斯伯裏隱秘如傳說,亦奪目似火焰,這也是為何這一文化圈飽受非議的原因所在 —— 一手資料太少,道聽途說太多,緻使“竹林中”似的解讀與臆斷屢見不鮮。所以貝爾撰寫瞭這本小書,試圖以“半個局內人”的身份消義與驅魅,可作者卻有些力不從心,適得其反,最終還鬧齣瞭在最後一張開頭段那樣齣言謹慎的笑話。整本書的謀篇布局太散,斷代體的寫法也未能得眾生之精髓,不過導言與序章頗值得一看,尤其是第一章,有些變相文獻綜述的意味。嘗試雖好,卻受情感束縛,放不開手腳。
评分★
评分當事人視角,更多隱秘內幕,也更多自我辯解,這是Vanessa與Virginia姊妹為軸心的文化團體,立於英國社會上層,以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鶴立雞群,反傳統創新規,正是如她們一般的無數個人,無數團體,共同成就瞭文化曆史的彌久粲然,
评分尋找幾個備用的研究對象:羅傑 弗萊 穆爾 和 溫德漢姆 劉易斯
评分尋找幾個備用的研究對象:羅傑 弗萊 穆爾 和 溫德漢姆 劉易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