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威尔冈,1941年12月9日出生于布鲁塞尔。他的父亲是编辑、作家,威尔冈从小就是在打字机的嗒嗒声中长大的,但古板的父亲要求儿子从事电影而不是创作。威尔冈于是成了电影评论家和导演,拍了不少电影,其中最有名的是《肉色》。27岁的威尔冈偷偷写出了《莎乐美》,他担心有些女人会对号入座而引起麻烦,直到37年后才出版。1997年,他出版了以父亲为题材的小说《法朗茨和弗朗索瓦》,而后他花了七年时间写出了《在我母亲家的三天》,一面世即获得龚古尔奖。
一位作家为了写完一本已经答应过出版社的名叫《在我母亲家的三天》的书,决定去看望他那住在南方的母亲,准备在跟母亲聊天、打开记忆的闸门后,把小说写完。然而他一直未能成行,女人、旅行和其他出版计划纠缠着他。他一直忙于旅行、阅读、做爱和游手好闲。为了完成这本书,作家一直在痛苦中挣扎,税务机关跟踪他,编辑们对他绝望,亲人们对他忧心如焚,他自己也得了超级忧郁症,只有母亲一直在鼓励他。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晕倒住院,生命危在旦夕,这时他才真的回到了母亲的身边,终于能在母亲家里呆三天了。母亲重新恢复意识之后,微笑着对儿子说:“我没有为你的书提供一个结局,但我为你栽了一个跟斗。”
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几个作家、作品的名字就在我的脑海中若隐若现了:《追忆死水年华》、杜拉斯、《变》…… 同样的漫不经心,同样的慢条斯理,同样的…… 絮絮叨叨的“私密自白”随着意识的流动四处散落……20世纪以来的法国文学,不知从何时起,似乎已经形成了某种传统...
评分这是一本很多人都想写的小说。如果光看题目的话。 但得知作者为它耗费了七年时光,而排版疏散的中译本也不过不足200页的时候,它的分量莫名地重了。 让我们来看看它与我们想要在游戏中急急写过的那本书有什么不同。 首先,书中的“母亲”已是九十几岁的老妇。 其次,如你所...
评分很快读完,也很快过滤记忆,剩下的印象有四:结构,片断,注解,母亲。 嵌套式的小说结构并不稀奇,只是搞不好就形式大于内容,读来费力自讨没趣。《在我母亲家的三天》架子还不坏。刚看了开头,觉得不入正题,就往后翻,发现后半部藏了个“匣子”,装了小说的书稿,索性由此...
评分很快读完,也很快过滤记忆,剩下的印象有四:结构,片断,注解,母亲。 嵌套式的小说结构并不稀奇,只是搞不好就形式大于内容,读来费力自讨没趣。《在我母亲家的三天》架子还不坏。刚看了开头,觉得不入正题,就往后翻,发现后半部藏了个“匣子”,装了小说的书稿,索性由此...
评分法国作家弗朗索瓦.魏尔甘斯的《在我母亲家的三天》,获得了2005年龚古尔奖。有人介绍说是一面世即好评如潮,获得了拥戴,事实上,远不止这样。 因为不懂法语,所以我只能取材于别人的二手资料。《译林》2006年第1期上有一篇文章《魏尔甘斯—善开“空头支票”的作家得...
有点儿闷。。
评分没看全
评分……甚至还有一条灰蜥蜴,它的目光是那么亲切,我惦念着你,我跟它说了,……
评分生活的规则就是一往无前。生活的车轮在滚滚向前,谁能将车轮刹住?
评分结尾部分还是挺感人的 至于前面我是大段跳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