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后期哲学家、政治家和音乐理论家。曾任执政官。波爱修认为“种”与“属”是头脑在感觉的基础上加工的结果,共相存在于事物之中,而它本身却是非物质性的;解释了基督教神学中“三位一体”和神的存在等教义。他将哲学区分为思辨哲学和实践哲学两部分,认为逻辑是研究哲学的工具,也属于哲学。他最早把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残篇》等译为拉丁文传到西欧。主要著作有《论三位一体》、《哲学的慰藉》、《波菲利(导论)注释》、《音乐原理》(今存5卷)等。
思想内容:通过问答形式阐发了摒弃现世名利,追求神所恩许的永恒幸福的主张。他认为自然和人所陈设的美并不能增加人的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上帝的认同,以及按照上帝所启示的哲学生活。他痛彻谴责世间的追名逐利和争权夺势,厚古非今地鼓励反朴归神,同时赞美了神圣地联合万物的爱的力量。
“昔日里我陶醉创作令人愉悦的歌咏,但如今我含泪被迫写出悲哀的吟颂……” “被痛苦所缠绕,岁月的沧桑已悄然而至,忧愁困苦让我体验了年岁将至的悲哀……” “死亡……它对不幸者不闻不问,让流泪之人不能瞑目。她对我千媚百笑,然而悲凉已完全罩住我的头脑。她用云霓掩盖...
评分 评分 评分看后领悟了很多东西,虽然其中有关“上帝”的言论并不是很赞同,但是在对有关权利、金钱、欲望以及理性的觉悟上,的确是醍醐灌顶!
评分一自身 1人的欲望不断催生着,它们规定着我们的欲望。我们该明白命运不在我们的掌控中,如果一个人可以好好看看历史的故事,发现人们能够掌控的便是好好感谢命运赐予自己的东西,并发挥最大的努力,而很多的悲剧,或英雄事迹,或等等,便是人的理性幻想想要超出被命运罩住的人...
当时看得不是太懂,但依稀记得它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例如,常识的统治:为什么别人可能不知道。“苏格拉底鼓励我们不要被那些人的信心十足唬住而泄气,他们根本不理会其中的复杂性,至少不如制陶的工序那样严格就断然得出自己的看法。凡公认为显而易见的和 当然 的,很少真是如此。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教会我们想到世界会比看起来更有可变性,因为 传统的成见往往不是无懈可击的推理中推理出来的,而是从几世纪的混沌头脑中涌现出来的。现存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 这段话当时一定让我激动很久。可是,盲目地怀疑和盲目地相信都是可怕的,因为这样做的人都找不到支点,就像茫茫大海中航行,连海鸥海豚都见不到。于是,现在的我开始让自己学会相信一些东西,第一步:尝试相信,存在的总是有一定道理的。
评分同志们啊 这本哲学的慰藉是波爱修斯的 不是阿兰德波顿的 看清楚再点评啊????
评分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恰如其名
评分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恰如其名
评分When philosophy was still a candid lady, not Nietzsche’s hammer, Wittgenstein’s game, or Foucault’s subjects, she was the everlasting Muse in silence, harmony and constancy...Never expect she would be thy saver or thy prophet, for she could just shy away from thy soul as what thou really desire is that monstrous lady Fortun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