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讀書治學》是《季羨林談人生》之後有一結集,季羨林先生是學術大傢。他讀瞭套子書,研究瞭一輩子學問,在許多學術領域都取得瞭重大成就。他是怎樣讀書的?又是怎樣治學的?他的讀書和治學經驗是什麼?他眼中學術界前輩們的治學經驗是什麼?本書匯集瞭季羨林先生專門談讀書、治學和他介紹學術界前輩治學經驗的文章。這些文章對廣大學生和學者,都會有所啓迪。
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傢、曆史學傢、東方學傢、思想傢、翻譯傢、佛學傢、作傢。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齣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鬥”。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閤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捲,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印度曆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係,開拓瞭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獲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读大师的书,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小事情见大道理,虽然文字朴实无华,但是每一句都包含真理,让人折服。大师看人生的角度也是我们应该多学习和借鉴的,不受他人影响,不以他人的要求来过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看世界,这个世界将会不同。读完之后,让人受...
評分其实和《谈人生》那本书里的一些文章一样,也有一些是在《清塘荷韵》中出现过的。读季老的散文,总能让我安静下来。
評分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读《季羡林谈读书治学》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季老说:“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 ...
評分初读时十分不明白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篇幅讲考证 于是乎没有多大兴趣读下去 再读时 才醒悟到 原来这不仅仅是考证两个字 包含的更是对学术研究认真严谨的态度 甚至渗透在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先生对于问题的观点 他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要把问题放在脑子...
評分其实和《谈人生》那本书里的一些文章一样,也有一些是在《清塘荷韵》中出现过的。读季老的散文,总能让我安静下来。
這是第一本被我扔掉的書。無價值。就這種能耐還敢撰文結集,真是不知羞恥。
评分貴單位的精神文明建設是越抓越緊瞭
评分季羨林係列中此本比先前《談寫作》要好得多,對季老先生要求中國文學史需要重寫這一點深錶贊同,另外中國的美學也確實不同於西方,更“模糊”,西方擅長解構美學,主要包括視覺和聽覺,而東方更強調五感,所謂“美,羊大也”指的是食物,中文裏也有“美食”一詞,可見東方的美也包括味覺。
评分指的反復讀的文章: 第1章:《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講瞭為什麼讀書? 第5章:《我的書齋》——講瞭季老先生與書齋的感情,句子很美。 第9章:《抓住一個問題終生不放》——講瞭季老先生的治學態度。 第11章:《如何搜集資料》——舉瞭陳寅恪先生的例子。 第12章:《如何利用時間》——裏麵就講到瞭“碎片時間”的利用。 第13章:《纔、學、識》 第36章:《瓦爾德施米特教授治學經驗之談》
评分有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很多是非常時期的應付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