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8
读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中时候《读书》杂志是我的最爱,那个时候掰着指头算下一期《读书》杂志,究竟还有多长时间会发刊,就像爱吃糖的小孩子每天忙着计较还有多长时间母亲才会再给一颗。我现在还记得高中时候将读书杂志摊在教科书下,一边听音乐一边向每天忙着认真听讲从来没有走神过的同桌吐槽老师讲课有多糟糕的画面。当时我每天晚上的睡前读物特别多,床头乱糟糟的,但总有几本读书杂志点缀在其间。每个周末学校放风,我一定会去我们温州小镇的旧书店上搜集以前的读书杂志,基本上汪晖时代出的《读书》我是收齐了。 现在的高中生大学生可能不知道以前的《读书》杂志成就...
评分近些年来,一直缺少重量级的学术八卦,生活缺少了很多滋味,七月份《读书》的换帅为“文化人”和媒体提供了不少饭后谈资,从网络到纸媒一番铺天盖地地议论,把一件原本无足轻重的小事炒成时下热点,倒也引来眼球无数。 三十年《读书》回头望 提起《读书》,似乎人们总要从李洪林那篇《读书无禁区》开始,但无论是以建国以前的眼光,还是按90年代以后的偏好,这篇文章在内容、措词等方面算不上佳作。它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特殊时期,它打破沉闷的气氛,发人所未发。建国后的很长时间是“知识”体面丢尽的年月,之前在思想上的压抑,在八十年代解放思...
评分对于与我本人同一年诞生的《读书》杂志,我是怀着一份特殊感情的,自初中时在老哥影响下开始《读书》的启蒙阅读算起(其实那会真正是瞎读,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对这本杂志的阅读时间跨度居然已有14,5年,真是弹指一挥间。 彼时还是沈昌文先生担任杂志主编,金克木、冯亦代等当时的作者如今都已作古,陈平原、葛兆光、朱学勤、凯蒂、李零……以及对我的文体审美趣味产生过极大影响的乐评人李皖,《思想史上的失踪者》、《汉奸发生学》、《最是文人不自由》、《民谣三题》等(以现在眼光观之)堪称经典的文章,乃至现如今在学界影响很大的《天涯》...
评分徐葆耕在今年第4期上漫谈中文系的“失宠”,文中引用陈丹青先生劝告“对文学有兴趣、有作为的年轻人”的一句话:“不要上学,不要上中文系,中文系害了他们”,并借《哈姆雷特》中的著名台词进一步解释陈的话说,“整个大学是一个大监狱,中文系是最坏的一间牢房。” 无独有偶,七十多年前,周作人曾经也奉劝喜爱创作的人,“应该于创作之外,另有技能,这样对文学将更有好处”,所以,“最好不要以创作为专门的事业”,创作是培养不出来的,所以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中文系的培养目标是教学与研究型人才,那些喜欢写作的,什么韩寒,蒋方舟,“爱上哪去哪...
评分三联生活周刊的人,看读书杂志是免费的 今天拿到了第7期 看了三四篇文章,书城我只看了一篇 思想的魅力,倪梁康。评的是《大哲学家100》,彼得·金著,三联书店2007年1月版。倪桑这篇文章写得挺轻松。搞现象学的人都可能比较幽默。 回头抄思想的魅力。。倪博导引用道:“用彼得·金的话来说,大陆学派与英美学派都承认维特根斯坦的贡献和地位,不过他在英美学派内部的名声正在下滑。——这是相当内行的观察和描述。”我考上大学的时候,跑到图书馆看书,抽出的第一本书就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我一看,里头写的都是什么建筑工人,递砖头的之...
读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