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不应该是建筑学者、建筑历史家、甚至建筑专业者的专利品。所谓建筑设计(architecture)亦不应该像以往的观念,即只有“具有特殊意义的空间或结构”方可视为建筑设计,其他就只是“房子”不值一谈。“特殊”的含义,可解作“最高级”、“非一般”或“不寻常”的物料和技术应用。<br> 《不只中国木建筑》提醒大家毋须在房屋和建筑设计之间画出一条界线,因为最基本的房舍也会包含建筑艺术的精神和意义;“最高级的”建筑文化,也可以具有“平易”、闲适“的情调。 作者曾在法国接受教育,在香港院校执教东西方艺术设计多年,这一次利用了五年的课余时间,用带着感性的笔触,就一般被视为艰涩的传统建筑,写下16篇平易隽永的文章。本书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去接触中国文化,可读性很高。
赵广超,生于香港,早年肄业于法国贝桑松艺术学院及巴黎第一大学。20世纪90年代回港,从事艺术及设计教育,曾执教于香港演艺学院及沙田工业学院。目前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客席讲师、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设计系兼任导师,教授东西方艺术、设计与文化理论分析。 香港设计联盟(MODA)会员,为该会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办之全方位设计课程筹委成员。
贼贵,贼好。 页面排版非常奢侈,大量的留白,文字图形的精心布局充满了中国建筑的意蕴,提供了以视觉解读文字含义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评分贼贵,贼好。 页面排版非常奢侈,大量的留白,文字图形的精心布局充满了中国建筑的意蕴,提供了以视觉解读文字含义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评分没有想到我的第一篇书评会在吐槽这本书。为什么这么说?这书可是我们最受欢迎的专业课老师之一在建筑史课上推荐的书!虽然懒惰如我拖拖拉拉了这么久才一鼓作气读完了……没看以前被书名迷惑,一直以为是一本有着独到见解的建筑学术书籍,看完觉得文化科普小册子才是准确...
评分自己建筑方面的知识相当匮乏,所以一直想买点关于建筑的通俗易懂的书来看。忘记了是什么时候,自己认识到中国的古代建筑都是木头材质的,从住的房子到死后的棺木。也许这个跟中国五行观念有关?跟中国不同的是,西方的建筑主要是石头做的。这两者之间就有根本的区别。还大略知...
如一贯水平,很好的入门书。版式/字体略坑爹,不知道港版如何
评分中华书局有新版
评分轻松的古建筑读物
评分像是把建筑肢解了来叙说历史,试图描述一个整体 但还是支离破碎。这本书可能是一本艺术作品,但是排版太花俏,内容零散,光是引经据典 还不能打动人,快速翻完。
评分读到一半,忍不住先感慨一下:除了有些文字太小,版面设计的整体感觉好赞!尤其是小图穿插在文字中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读图会打断读文字的问题。而且作者很懂得如何用有趣的语言来介绍一些繁杂枯燥的理论,应该算是艺术设计类入门书的典范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