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特雷阿濛(Lautréamont,1846—1870),法國詩人,本名伊齊多爾·迪卡斯(Isidore Ducasse),生於烏拉圭,父母均為法國移民。1859年被送迴法國上學,不久開始寫詩。《馬爾多羅之歌》的第一支歌於1868年匿名發錶,1869年,全書付印,隻是齣 版商震驚於內容的大膽,拒絕發行。1870年,又齣版瞭兩冊《詩》,這就是他全部的創作瞭,同年11月在巴黎去世,年僅二十四歲。洛特雷阿濛不多的創作對現代藝術與文學,尤其是超現實主義者産生瞭巨大影響,被稱為“大天使般的爆破手”。
車槿山,北京大學中文係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導,著有《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史》(閤著),譯有《後現代狀態》《象徵交換與死亡》等。
在读原文之前 评论都是呕吐物 愿大胆的、一时变得和这本读物一样凶猛得读者不迷失方向,找到偏僻的险路,穿过荒凉的沼泽——这些阴森的、浸透毒汁的篇章; 因为,如果他在阅读中疑神疑鬼,逻辑不严密,思想不集中,书中散发的致命烟雾就会遮蔽他的灵魂,仿佛水淹没糖。大家...
評分他美得像猛禽爪子的收缩,还像后颈部软组织伤口中隐隐约约的肌肉运动,更像那总是由被捉的动物重新张开、可以独自不停的夹住啮齿动物、甚至藏在麦秸里也能运转的永恒捕鼠器,尤其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在解剖台上相遇! “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在解剖台上相遇。” 我不引论、...
評分洛特雷阿蒙:缝纫机与雨伞在解剖台上的偶然相遇 谈论洛特雷阿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应该记住他提出的警告--------小心这浸透毒汁的篇章。在具有群体意识的公共澡堂里投下一块铜制硬币,会引起价值涟漪的波动,在正午阳光的集体注视下,玻璃间会...
評分洛特雷阿蒙:缝纫机与雨伞在解剖台上的偶然相遇 谈论洛特雷阿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应该记住他提出的警告--------小心这浸透毒汁的篇章。在具有群体意识的公共澡堂里投下一块铜制硬币,会引起价值涟漪的波动,在正午阳光的集体注视下,玻璃间会...
評分《马尔多罗之歌》问世后半个世纪以内,几乎无人问津,直到菲利普·苏波(Philippe Soupault),一个法国超现实主义者,在一家旧书店的数学图书区发现了这本书的副本。布勒东和阿拉贡差不多同时为其正名,之后洛特雷阿蒙渐渐被追认为超现实主义的鼻祖。他的影响波及甚广,包括萨...
有毒......
评分有毒......
评分車槿山
评分當年也激動的手抄過一遍 ,如今看來,許多看似矛盾的話是有邏輯關聯的,並非僅僅是修辭效果,比如廣為流行的這句 「 一架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颱上的偶然相遇 」,那時的雨傘是布做的吧 ,由縫紉機織布到傘是一個創造過程 ,在解剖颱上是一個分解過程 ,,
评分有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