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犹太裔法国陆军上尉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被指控出卖法国陆军情报给德国,军事法庭裁定其叛国罪名成立,判以终身苦役并流放外岛。事后虽经证实纯属诬告,军事法庭却因德雷福斯的犹太人身份而拒绝改判,引起左拉等知识分子和群众的抗议,并演变成为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运动。这就是法国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事件”。书中大量饮用当时的文件、档案、书信与报纸,让读者重回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19世纪末法国的社会思潮。
迈克尔·伯恩斯(Michael Bums)耶鲁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耶鲁大学与法国高等研究院,美国曼荷莲学院现代欧洲史荣休教授,威尔逊国际学人中心前任院士,现为《法语大西洋百科全书》顾问委员。他出版了数本关于德雷福斯事件的著作,包括《农业社会与法国政治——布朗热主义与德雷福斯事件》(1984),《德雷福斯——从法国大革命到犹太大屠杀的一场家庭事件》(1992)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案件本身不复杂,事件本身却成为了一出左拉所说的“马拉松戏剧”,一幕又一幕上演的是法国社会(甚至国际)各种力量间的博弈。波兰斯基反其道而行之以微观视角聚焦案件本身,至于酝酿这一度分裂法国的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历史影响、Drefusard及Antidrefusard间的制衡统统抛开,要说他的改编视角没有受到自己私人经历的启发好像不太能令人信服,不过改编剧本中所点明的反犹太主义、民族主义、替罪羊、个体标签化放在当下的确有着借古喻今的作用:德雷福斯事件是每个社会都有可能发生的精神内战。
评分等火車的四個小時中閱完,還算翔實,只是行文的條理性差了點。
评分出版當年讀的。
评分提醒我永远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大凡在历史上能够成为“事件”的,最后都是几方力量的博弈,而不简单是某种“主义”、某个“人”的事情。“是你们创造了德雷福斯”,他自己看得很清楚。
评分出版當年讀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