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北京钟鼓楼下一家人1982年12月12日一天生活的叙述,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生活的变迁和人们心灵世界的变化,折射出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内涵。作者以敏锐思辨的思想触觉、丰沛深沉的历史意识、犀利畅达的文字,描绘了一幅“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民社会的特定文化景观”。本书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刘心武(1942~)
四川成都人。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班主任》《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若干作品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在境外发表、出版。
我最近很没时间,Master1的功课太多,常常是早八晚六,下了课回家吃完饭,整整笔记就到了午夜。不过我有个习惯,每天要匀出点时间看杂书,比如午夜以后到一点之间,就是我的看书时间。每次对面大教堂敲完12下钟,我就会把书包收拾好,拔掉电脑插头,把笔记本抱到厕所去,一边清...
评分喜欢这本书,虽然每次只是翻几页。可就是这每次的几页里,刘心武笔下的众生百态跃然纸上,我也从一堆重要的和非重要的事情里解脱出来,陪着书中的人们喜怒哀乐。于是,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之后,我终于花了将近3个月才读完这本书时,竟依然觉得酣畅。 有人说这本书过时了,我不觉...
评分1982年12月12日,我在妈妈的肚子里,再等个七十来天就降临人间了,不在京城,却和四合院有着相同的原子时间。 一天,从卯时到申酉之交,一个四合院,一些住在钟鼓楼脚下的人,在自己的思维、品性中经历着时空的偶然与必然,交织着人间的五味杂陈。 刘心武将这一天的...
评分正如刘所说,这些现在人们习以为常,觉得没有必要费笔墨去写的东西,十年二十年后,就成了遗产了。有了录像,文字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记录,不止是形还有其神。这本写在我出书生前的书,那么熟悉,那么陌生。
评分喜欢这本书,虽然每次只是翻几页。可就是这每次的几页里,刘心武笔下的众生百态跃然纸上,我也从一堆重要的和非重要的事情里解脱出来,陪着书中的人们喜怒哀乐。于是,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之后,我终于花了将近3个月才读完这本书时,竟依然觉得酣畅。 有人说这本书过时了,我不觉...
很早以前看的,很多情节都不记得了,京味尚可,比较真实。老年人写文章可能就会比较老实,少夸张。 我就记得里面有一段讲道理的话,特别诚恳。大抵是说,那那个蛮荒的年代里,一个老爹对他儿子说,现在别人都在说粗话,但是你不许说,现在别人都在打砸抢,但是你得认真念书。你得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觉得这个道理特别好。价值观特坚定。很传统,很大道理,很管用。
评分老刘的这部书不错 尤其关于时间的那大段一轮 很值得看
评分粗略读过。老北京的样子。一天都可以写一本书,强。
评分芸芸众生,熙熙攘攘,各为所求
评分每提一次马凯我的心都痛一次。我算是幸运,即使青黄不接,也算是在小时候体验过北京的生活。我的孩子呢?等他出生的时候什么都不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