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返照记(上下)

古城返照记(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凌霄(1882-1961),原名仁锦,字云甫,号简斋。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祖籍江苏宜兴。京师大学堂土木工程科毕业,后因身体原因从文。曾任农林部主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讲师、平民大学新闻文学教授、盐务专门学校教员、《京报》创始人、上海《时报》特约撰稿等,与邵飘萍、黄远生并称“清末民初三大记者”。

著名京剧评论家,在《新闻报》、《京报》、《实报》、《大公报》等副刊上发表京剧评论文章多篇,著有《皮黄文学研究》,被梅兰芳尊为先生。1954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61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出版者:同心出版社
作者:徐凌霄
出品人:
页数:925
译者:
出版时间:2002-1
价格:5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593593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徐凌霄 
  • 掌故 
  • 小说 
  • 文化 
  • 北京 
  • 梨园 
  • 中国文学 
  • 艺术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部尘封70年的我国第一部京味长篇纪实小说;

一部名记者以“史笔”留给我们的“清明上河图”。

当年《时报》连载刊出,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云。胡适先生颇称其佳,恨未全阅。

《古城返照记》集近代文史掌故之大成,开京味长篇纪实小说之先河,约60余万字,分上下卷。上卷宦海浮沉,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后政坛人物明争暗斗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小说中涉及到京师大学堂,科举制度的考场作弊及戌变法等方面,涉及如章太炎、张之洞、康有为等诸多真实的历史人物,读来犹如一部用小说体写成的近代史。下卷梨园盛事,记述京剧的发展、变迁及及历史上几位著名演员如谭金鑫培、梅兰芳的“走红”史。小说虽言梨园事,实涉及当时京城社会民风民俗、三教九流,掌故迭出,今天读来,依然生动传神。对于我们以史为鉴,不无裨益。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徐凌霄此文在连载时有大量的关于北京堂子的内容,这次出版被删减了。 堂子是那个时代北京重要的社交场所和培养伶人的地方,或许由于某种现实原因,删去了这一部分。么书仪《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中有所论述。

评分

徐凌霄此文在连载时有大量的关于北京堂子的内容,这次出版被删减了。 堂子是那个时代北京重要的社交场所和培养伶人的地方,或许由于某种现实原因,删去了这一部分。么书仪《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中有所论述。

评分

徐凌霄此文在连载时有大量的关于北京堂子的内容,这次出版被删减了。 堂子是那个时代北京重要的社交场所和培养伶人的地方,或许由于某种现实原因,删去了这一部分。么书仪《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中有所论述。

评分

徐凌霄此文在连载时有大量的关于北京堂子的内容,这次出版被删减了。 堂子是那个时代北京重要的社交场所和培养伶人的地方,或许由于某种现实原因,删去了这一部分。么书仪《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中有所论述。

评分

徐凌霄此文在连载时有大量的关于北京堂子的内容,这次出版被删减了。 堂子是那个时代北京重要的社交场所和培养伶人的地方,或许由于某种现实原因,删去了这一部分。么书仪《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中有所论述。

用户评价

评分

非常有趣的纪实小说。上半部分隐去了不少人的名字,值得索隐派好好研究。下半部分真是“梨园盛事”,文字间让人领略了那个风云时代的舞台上下,几场演出的描写,加插台下陆贾等人的描述,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略补生不逢时之憾。

评分

還記得“唱菜”這個細節,就像院長那天講話裡用的“杜甫在詩中‘唱’到”,以及“蜜絲”早期一些詞的翻譯。澳門現在的小說中應該還有這種味道,比如“士多”,“買飛佛”,“肥佬”這些詞。

评分

還記得“唱菜”這個細節,就像院長那天講話裡用的“杜甫在詩中‘唱’到”,以及“蜜絲”早期一些詞的翻譯。澳門現在的小說中應該還有這種味道,比如“士多”,“買飛佛”,“肥佬”這些詞。

评分

花界、科举、梨园,各种旧闻掌故。作者的心思还是在纪实上,什么小说啊。ps:当年的谭鑫培、梅兰芳的戏迷,也尽是脑残粉啊 :)

评分

民国时期的历史缩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