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基本上据林散之先生笔谈手迹整理而成。少量采用《林散之序跋文集》中的“江上谈艺”和《林散之》,亦加以遴选和整理。还附录了林老的一些论文诗和几则序跋。
二、原笔谈随意所之,今将其归为15为,虽免去芜杂之感,但恐有强为分类之嫌;且少数笔谈,含多层意思,极难归类。本书用“同一则笔谈分散处理”和“同一则笔谈在不同大类中重复出现”的权宜之计。割裂和重复之感在所难免,好在这种情况很少。
三、林老课徒,一贯因材施教。往往同一问题,先生的说法或侧重不同,或角度不同,甚至看似矛盾。如果脱离了背景和对象,读者易产生误解。故本书在每一大类中,不把笔谈全部打碎,对不同对象的笔谈保持相对独立,并标明“与某某谈”字样。
四、原笔谈手迹多无标点,或仅作旧式标点。为一般读者计,本书悉加新式标点;另,林老笔谈偶有笔误,晚年似更多一些。本书对明显的笔误作了注明,不当之处,由整理者负责。
五、印章与书法关系密切,且林老有关印章的笔谈不多,另集一编似无必要,故本书第14节将一些论印章的笔谈采人。
六、林老论书诗各版本有不少出人,本书所附论书诗的文字和次序,悉以《江上诗存》为准。
七、书后附了一部分林老笔谈手迹的图版,供读者参考、欣赏。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受益
评分零散之论收集于一耳,一小会儿就翻完。与周汝昌《永字八法》对照看,联系文学批评和创作,有了一个想法:识高者可不善于创作,而创作高手之见或常偏谬。此书一家之言,中多有乖于时下主流之见处。
评分受益匪浅·林老后世习书之榜样·
评分写字时要做到指实掌虚,先悬腕而后悬肘;临帖要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意在笔先,抱得紧放的开。日久天长,就能达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的境界。
评分林老笔谈,活泼质朴,直切要害,无泛泛语。诗词更是浑朴天真,正是“千古存一辣”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