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人类学 庄英章 台湾 民族志 社会学 社会史 经济 聚落
发表于2025-02-22
林圯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包括生态环境与历史背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等三大部分。主要研究汉人在林圯埔的开拓过程,尤其是强调汉人在林圯埔的拓垦过程中,如何适应内在的生态环境与外在的文化环境。
虽然体系框架都还不错,比较扎实,但是这种研究有多少普遍意义呢?至于该地经济受日本殖民影响,受台湾光复后政策引导影响等等,似乎并不出人意料,甚至不用研究就可知道。与其说有多少创见,倒不如说全面基础。
评分将林圯埔的命运放入大历史的脉络中考察,细细道来,还是蛮有意思的。第六章“结语”部分和前面的有点重复……
评分坦白讲…有点无聊…。
评分居然读还是台湾版的,传统的民族志,叙述太一般了。
评分恰好看到一本台版的,就拿来读了一下,大概200页多一些的容量。本来预期看到一本详细入微的地方史,但作者的处理却比较宏观,把“发展”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部分。前者也基本分为两段,从明郑到满清的半民间化的垦殖,到日据和光复以后政府完全主导的市场与作物,人类学的味道不大。而后者则分了宗教与宗族两部分,并引入了Freemen等人的讨论,但任然是大尺度的地方史,而且对细节点到而止。本书的结论渐渐变得人类学范儿起来,将历史背景贯穿进来,从一个市镇的发展史联系到整个台湾的遭遇,但依然有“根据”宏观历史脉络讲述小地方的历史的痕迹。不过,作者对所谓先有庙还是先有宗族的讨论非常有趣,也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群之间的纽带究竟是血缘还是地缘的问题,已经历史发展与本土化的联系。
一、 43年出生的庄英章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很年轻。在学术生命上算是上升期。序言中,他是“希望透过此一个案研究,以提供一个研究台湾社会文化史的范例”。但通观全书,这本书的主体只是地方志,理论阐释很稀少,所以恐怕还算不上“社会文化史的范例”吧。但也算一种探索...
评分一、 43年出生的庄英章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很年轻。在学术生命上算是上升期。序言中,他是“希望透过此一个案研究,以提供一个研究台湾社会文化史的范例”。但通观全书,这本书的主体只是地方志,理论阐释很稀少,所以恐怕还算不上“社会文化史的范例”吧。但也算一种探索...
评分一、 43年出生的庄英章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很年轻。在学术生命上算是上升期。序言中,他是“希望透过此一个案研究,以提供一个研究台湾社会文化史的范例”。但通观全书,这本书的主体只是地方志,理论阐释很稀少,所以恐怕还算不上“社会文化史的范例”吧。但也算一种探索...
评分一、 43年出生的庄英章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很年轻。在学术生命上算是上升期。序言中,他是“希望透过此一个案研究,以提供一个研究台湾社会文化史的范例”。但通观全书,这本书的主体只是地方志,理论阐释很稀少,所以恐怕还算不上“社会文化史的范例”吧。但也算一种探索...
评分一、 43年出生的庄英章写这本书的时候还很年轻。在学术生命上算是上升期。序言中,他是“希望透过此一个案研究,以提供一个研究台湾社会文化史的范例”。但通观全书,这本书的主体只是地方志,理论阐释很稀少,所以恐怕还算不上“社会文化史的范例”吧。但也算一种探索...
林圯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