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隱(1898-1934),原名黃淑儀,福建省福州人,其筆名廬隱,有隱去廬山真麵目的意思。1919年就讀於北京國立女子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國文部。1921年開始小說創作,並參加文學研究會。作品多以青年人的愛情婚姻為題材,以女知識青年為主人公,或寫她們愛情的追求,或寫不幸的婚姻給她們帶來的痛苦,或寫她們在理想與現實、理智與感情衝突下的悲觀苦悶,覺醒與追求。 長篇小說《海濱故人》是廬隱的代錶作。
《海濱故人:廬隱》:中國現代文學百傢。本叢書所選作品,基本上都以該作品初版版本為依據。眾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傢在政治運動的網遊中曾對自己的代錶作進瞭違心的修改。恢復這些代錶作的原貌,是對文學史原始資料的保存,將為研究作傢的思想和創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幫助。值得珍藏的圖書。
总是觉得,文章的风格多多少少会和作者本身的性格有关系。这部《海滨故人》,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浓郁的伤感情调。无论是写露沙生来时不受待见的可怜遭遇,还是她与相爱的人无法长相厮守,都深深体现了女主人公的伤...
評分 評分有《红楼梦》的影子,同性间的情谊(对,更愿意用她们喜欢的“情”这个字,而不是“友”字),而且,露沙所怀念的,也正是“大观园”(海边)的那段少女时光。这些少女们各自有各自的身世,又为各自身世所设下的局牵绊,另一个局则是少女们各自的归宿——爱情与婚姻,还有一个...
評分卢隐认为“为了人生不免要死,盛会不免要散,好花不免要残,圆月不免要缺,这些无计奈何的自然现象的缺陷,于是我便以悲哀空虚,估价了人间。”卢隐苦难的人生经历使她服膺叔本华的悲观人生哲学,所以她无作则已,有所作必皆凄苦悲凉之音,“欲求的那种高度激烈性本身就直接是...
評分能體會到五四時期青年們的迷茫與憂傷。
评分這或許是人類永恒的命題。一定時代下的精神觀和愛情觀的闡釋與錶達。
评分以質樸的筆調與文體切換,堪堪描齣連綿的退潮。與偉大群像們最大的差距,在於對空間性與曆時感的協調。
评分真是不習慣這種文筆……或許是時代特徵?
评分五四的女兒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