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下层民众的历史。在本书中,我们既可体会到微观历史下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街头文化的引人入胜,亦可看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剧变的宏大叙事。当历史舞台总是被精英的话语霸权所左右之时,本书则从社会的最底层、从历史上没有留名的芸芸众生的角度,来看人民在改良、革命以及社会动乱中的遭遇,发出了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这样的悲叹和沉重的结论。
从作者对下层民众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关系细致入微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他对于下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作者拨开层层覆盖的历史法埃,让后人看到在那些变幻炫目的旗号和悦耳动听的口号下,下层民众是怎样一步步丧失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和文化传统的,同时又揭示了民众是怎样拿起“弱者的武器”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的。
本书以其在学术上的重要性、原创性、深入的研究、方法的精湛、论证的力度,以及对城市史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于2005年荣获两年一度的“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
王笛,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2003和2004年任旅美中国历史学会会长。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等任客员研究员。他的《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是中国区域史研究的代表作。2003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其英文新著《茶馆:成都的小商业、日常文化与公共政治,1900-1950》将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街头文化》一书,因“在学术上重要性、原创性、深入的研究、方法的精湛、论证的力度,以及对城市史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2005年荣获两年一度颁发的“美国城市史学会最佳著作奖”。
这本书里面对城市改革有个很正确的见解:城市改革并不是只要对民众有利,就会受到民众的配合和支持,事情往往是,他们在得益之前,首先受了限制,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被迫发生改变,即使他们不公开反对,也会消极反抗。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方向上的改革。
评分对于有怀旧情节的人,恐怕既要充满希望,又要准备好失望。 通过各处收集的年画、风俗画、竹枝词、报纸,作者成功的重建了19世纪末-20世纪头三十年的成都城市生活。以”街头“、”里坊“为线索,还原或重建了旧时成都市民的生活。 然而,这不是一本怀旧的书。旧画面服务于解答城...
评分﹣很多年前我買入過這書,後來沒有打開,就把書送走了。沒想到多年後當我開因要去成都工作而想認識這城市時,無意在北京的鴻芷咖啡館碰上這本再版了。 ﹣第一版大概是2006年左右出的,而這版則由商務於2012/2013年再版。 ﹣這本書以清末民初為主要時間,介紹了以往城都城牆...
评分 评分街头文化描绘了当时成都下层社会的民众与生活的状况,曾几何时,在人文社科研究中,微观的研究和非实证的研究并不占据着一个主流或者说受到重视的地位,但是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触把我们读者带到了彼时彼地,亲临成都的下层公共空间,感受着权与力的交织横纵...
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
评分这种对街头空间的研究不知道是否具有普世性。
评分没有看完 会有点学术+晦涩
评分为毛成都人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因为被地方精英卖给朝廷了。
评分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