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薪有斯人

传薪有斯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星灿
出品人:
页数:286
译者:
出版时间:2005-12
价格:2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328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考古
  • 书信
  • 张光直
  • 考古学
  • 学术史
  • 李济
  • 夏鼐
  • 人类学
  • 传薪有斯人
  • 人文
  • 传承
  • 文化
  • 人物
  • 历史
  • 思想
  • 经典
  • 教育
  • 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李济、凌纯声、高去寻、夏鼐、张光直这五位先生,是中国考古人类学界的代表人物,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名。本书收入前四人与张光直之间的通信近二百件。通信时间自20世纪50至80年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书中的内容涉及许多鲜为人知的学界史事,可以说是这一重要阶段的写照。

  通信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祖国大陆和海外的第一、第二代考古人类学家的思想情感、研究取向和生存状态,而张光直从负笈美国留学到成为最优秀的华裔学者活跃在世界学术舞台上的成长之路,也可以从与这些师长的通信中显现出来。夏鼐与张光直自文革后期开始通信,两人从生疏、隔阂到熟悉、友好的交往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考古学一步步地走向世界,世界逐步深入地认识中国文明的过程。书信集见证了这一段至今仍在进行中的历史。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前言
致谢
凡例
李济致张光直
凌纯声致张光直
高去寻致张光直
夏鼐致张光直
张光直致夏鼐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读完了《传薪有斯人》,看到一代代学人奋斗的脚步。考古学术研究薪火相传,从李济到张光直,张是幸福的,在师长的培养下,从台大到哈佛求学,最后在耶鲁、哈佛做教授,成为著名的考古学家。书中大量的书信里,他与师长讨论学术问题、做生活上的沟通交流,让我很羡慕他拥有这么...  

评分

此书所录凌纯声致张光直第十七函日期有误,应为“1959年7月12日”。这不仅可从中央研究院院士增补记载所知,从内容上,此函所提到《华南民族文化史前史》一事也与凌纯声1959年5月7日、1959年6月7日、1959年6月27日等函相联系。  

评分

读完了《传薪有斯人》,看到一代代学人奋斗的脚步。考古学术研究薪火相传,从李济到张光直,张是幸福的,在师长的培养下,从台大到哈佛求学,最后在耶鲁、哈佛做教授,成为著名的考古学家。书中大量的书信里,他与师长讨论学术问题、做生活上的沟通交流,让我很羡慕他拥有这么...  

评分

最近正在讀的《傳薪有斯人——李濟、凌純聲、高去尋、夏鼐與張光直通信集》,讓人頓生感慨!在海峽對岸所保存的學人之精神,還有他們承傳中華傳統文明的火種與不懈奮發的勇氣,都深深地感動著我的內心。 正如李濟先生民國43年致張光直先生的一封書函中所言:“中國學術在世界落...

评分

读完了《传薪有斯人》,看到一代代学人奋斗的脚步。考古学术研究薪火相传,从李济到张光直,张是幸福的,在师长的培养下,从台大到哈佛求学,最后在耶鲁、哈佛做教授,成为著名的考古学家。书中大量的书信里,他与师长讨论学术问题、做生活上的沟通交流,让我很羡慕他拥有这么...  

用户评价

评分

12年9月30日,李济部分,不知张为什么没有回台湾。

评分

看点:张光直与夏鼐通信中称呼的变化……

评分

前后对照翻读张与夏的来往信件,一个苦苦追问,一个顾左右而言它。看的悲从心来。不知道追姑娘是不是也要这样的执着。

评分

一直以为这本书已经读过了,结果豆瓣提醒说“想读”了七年,想来应该是准备保研的时候想了解考古学史,后来忘记了。 看完最感慨的是,连他们那样的人,也依旧在为发文章写报告忧心,为奖金资助和职位奔波,为时不我待岁月逼人焦虑,就觉得人生果然是这样啊,想要做成一些事,哪里会有所谓的一劳永逸。 但即使他们不得不为眼前的生活操劳,眼光也一直落在远景前路上,真正要做选择的时候,也是能不计后果地做些什么的,他们也真的能留下些什么。 想起李济先生劝张光直先生回史语所,又不得不坦白提供的条件不算好,说了一句近乎双关的话—— “生活是苦的,但并不太苦。” 只是看到最后,也依旧想为张光直先生一大哭。 终于知道为什么我一直以为自己读过,是因为看完这本书,过往的认知、印象、情感,都没有变。 是好事吧。

评分

一直以为这本书已经读过了,结果豆瓣提醒说“想读”了七年,想来应该是准备保研的时候想了解考古学史,后来忘记了。 看完最感慨的是,连他们那样的人,也依旧在为发文章写报告忧心,为奖金资助和职位奔波,为时不我待岁月逼人焦虑,就觉得人生果然是这样啊,想要做成一些事,哪里会有所谓的一劳永逸。 但即使他们不得不为眼前的生活操劳,眼光也一直落在远景前路上,真正要做选择的时候,也是能不计后果地做些什么的,他们也真的能留下些什么。 想起李济先生劝张光直先生回史语所,又不得不坦白提供的条件不算好,说了一句近乎双关的话—— “生活是苦的,但并不太苦。” 只是看到最后,也依旧想为张光直先生一大哭。 终于知道为什么我一直以为自己读过,是因为看完这本书,过往的认知、印象、情感,都没有变。 是好事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