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冊)

中國近代史(上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徐中約(Immanuel C.Y.Hsü, 1923-2005),生於上海,中國近代史研究權威學者。1946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54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曆史係主任、榮休教授。學問嚴謹,著有《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外交,1858—1888年》(哈佛,1960)《伊犁危機: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牛津,1965)等,翻譯瞭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哈佛,1959)。1971年,由聖巴巴拉分校幾百位教授組成的學術評議會遴選徐教授任“研究講座”(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此乃該校最高的學術榮譽。

出版者: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 徐中約
出品人:
頁數:568
译者:計鞦楓
出版時間:2002
價格:港币148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622019874
叢書系列:中國近代史
圖書標籤:
  • 曆史 
  • 中國近代史 
  • 徐中約 
  • 中國近代史 
  • 近代史 
  • 中國曆史 
  • 中國 
  • 中國歷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中國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自1970年麵世後五次修訂,銷售數十萬冊,為歐美及東南亞等地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及最暢銷的學術教科書,是一本極具深遠影響的經典作品。

這部近代史自清朝立國起,下迄21世紀,縷述四百年來中國近代社會之巨變。然作者明確指齣,這段艱難的曆程並非如大多西方漢學傢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斷輸入而中國僅僅被動迴應的曆史。作者拈齣“政府的政策和製度”、“反對外來因素的民族或種族抗爭”以及“在新的天地裏尋求一條求生之道”三條綫索,作為推動近代中國發展的三股最重要動力,並通過對近代中國內部社會動蕩的描摹,嚮世界講述瞭“一個古老的儒傢帝國經無比艱難,蛻變為一個近代民族國傢”的曆史。

作者徐中約雖身處歐美學界,在書中想錶達的卻是“以中國人的身份對近代中國發展進程的看法”,但這種錶達不囿於任何一傢學說、一種主義,開齣一種摺衷調和的曆史觀。作者以超越意識形態、階級、黨派、種族和文化的眼光,懷抱對各色曆史人物的寬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曆史事件的發生。並且參考瞭巨量不同語種的檔案文獻及研究著述,以跨學科的方法寫就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華民族之掙紮曆程的史學巨著。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推荐的人很多,但许多事情都没说清楚。包括朝廷对义和团为何从剿转到抚的关键原因(因欲废光绪帝遭到列强反对)都没交代。建议大家还是去看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著者是中研院专研近代史的,有《近代史事日志》等著。不像徐的书是专门写给老外看的...  

評分

由于我朝使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念来解释我国历史的强烈兴趣,从小受到的历史教育充斥着各种主观字眼。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一种比性欲更强烈持久的欲望——求知欲,让我们更加想接近事实。一个外籍华人的立场来诠释这段历史看起来最合适不过了,因为它近乎不偏不倚。...  

評分

网上卖的香港版繁体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复印本是根据网络上的电子书复印的 但是电子书内容不全 缺少索引、图片和个别地图(占两页的) 文字部分据我检查 只缺少第535页 现根据大陆版《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1600--2000》 把缺失的内容公布出来,买了影印本的书...  

評分

关于目前执政党相关的部分,作者似乎是以欧美社会中对其同情者的立场来阐述的,起初略感诧异,后来想想也就明白了,真要仇视的也没兴趣来研究这个领域,所以这样的情况一点也不奇怪。即使如此,毕竟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所受的学术训练和要求也不同,所以还是可以提供更多...  

評分

网上卖的香港版繁体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复印本是根据网络上的电子书复印的 但是电子书内容不全 缺少索引、图片和个别地图(占两页的) 文字部分据我检查 只缺少第535页 现根据大陆版《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1600--2000》 把缺失的内容公布出来,买了影印本的书...  

用戶評價

评分

香港版。粗綫條、全景式描述,雖然對關鍵節點的描述過於粗略,而且(而且我覺得不少地方詳略取捨不好),但是可以看看框架。大量使用二手的材料和觀點也影響瞭本書的說服力。翻譯者不夠盡心,對大量的中文原文沒有做核對,直接從英語翻迴來瞭。甚至連“黑貓白貓”這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話,也從英語硬譯,汗一個。

评分

真慶幸自己,在HK讀書。如果在內地……曆史的閹割是對文化的背叛。

评分

枯朽的晚清,內憂外患,帝國氣數已盡。列強環伺,命懸一綫。轟塌與修建,守舊與自新,各種力量相互博弈,中華民族完成瞭一次艱難而痛苦的破繭。這艘腐朽的巨輪在駛嚮現代的過程中,劇烈沉浮,險象環生...

评分

#恒閱# 看的港版。對於這種重大題材,不敢作什麼個人點評。徐先生認為近代中國曆史的特徵並非是一種對西方的被動反應,而是一場中國人應付內外挑戰的主要奮鬥。事實上,這一曆程自晚清到現在,曆時一百餘年仍在繼續。意識形態和政權在不斷更替,但作為民族和國傢的前進並未停止。甚至可以說,今天中國的改革也未必不可視為19世紀末那次改革的延續和重現。

评分

完整版 080125-080215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