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托兰:1912年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青年时代的托兰根本没有想过会成为历史学家,他那时的梦想是成为百老汇的剧作家。大学里,托兰学的就是戏剧创作。大学毕业后,他背起行囊走遍了美国。四十二岁以前,他是个事业上不成功的剧作家、官场里得不到赏识的军官、家庭生活中的失败者。1954年,有人约托兰写一部有关大飞艇的书,他利用在空军服役时的关系,走访了众多飞艇时代的亲历者,掌握了大量独家的第一手材料。这本《天空中的船只》使他一举成名,也正是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了“在历史中的生活”。托兰的著作侧重史料的搜集和对当事人的采访。在书中,他会把所知的一切全部告诉读者。他写的历史著作有:《从乞丐到元首》、《日本帝国的衰亡》、《战争之神》、《丑闻:珍珠港事件及其后果》、《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其中这本《日本帝国的衰亡》使他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
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明显是站在偏袒日本人的立场上的。或许是因为他有个日本妻子。但考虑到此书出版时,美国仍深陷越南战争中,作者在书中应该不是单纯的要为日本人推脱战争罪责,而是另有所指。 这本书之差,在于文笔。它远不如《第三帝国的兴亡》那样引人入胜。尤其是书中...
评分在《光荣与梦想》中,美国从罗斯福时期开始至杜鲁门时期结束与日本以及诸盟国的回合交制令我好奇,从而读了这套书,作者不仅详细整理了所有二战日美之间的各种细节,还努力保持了绝对的中立与客观。这部宏大的历史著作,让二战的因果清晰显现眼前,从日本二二六、珍珠港、巴丹...
评分 评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的《日本帝国衰亡史》从客观的角度诠释了日本为什么要打仗,以致最后自取灭亡。二战中无论是日本、德国、意大利的轴心国还是美国、英国、苏联等的同盟国这场战争没有对与错。对于德国、日本发动战争是必然,对于美国、英国、苏联他们加入反法西斯...
评分二战前夕,美驻日大使格鲁,老婆日本人,在日本生活多年,不段促进日美合解避免日美战争。如果他成功了,想想也是可怕的后果。而在白宫里给国务卿说得上话的亚太事务主管霍恩贝克博士则永远站在日本对立面。他坚持日本人"掠夺成性",不断推反利于日美合好的建言。 而霍恩贝克...
即使仔细从战争开始看到战争结尾,了解这场浩劫里对立方的每一个个体的细节,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在那个时期,那个民族会像疯子一样执着着奇怪的武士道,相信着扭曲的观念。本书不会给你解答,但是却将这场战争里美日双方的历史尽可能公正、完整的展现。二战结束70周年,花了一个月看完本书,算是对我国一直以来对这场战争不全面展示的一次补课。历史的作用并非让人对某件事某个人心生崇拜或咬牙切齿,而是让你尽可能的不偏不倚的把握那个时代,作为整个民族乃至世界的借鉴。
评分补标,小时候读的是这一版。
评分高中留下的记忆点之一
评分一个长期居住在日本的美国人的视野,不错的书
评分历史不会简单的给人以教训,只有人类本性的再现,而不是历史的重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